(一)生理
青春期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使中学生一改孩童时代的形象。外观形象的变化使他们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做、具有何种形象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时还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同时,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带来好奇、不安和烦恼等。所有这些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排解和正确的认识,则成为其产生情绪困扰的来源。
(二)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和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一方面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也在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经验。虽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强又争强好胜,这使他们在面临失败时容易产生压抑感。而升学竞争的压力、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过高期望使他们面临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尤其是那些因竞争而“相形见绌”的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就更大。这些外在因素更加剧了中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自我心理
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生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同时,对别人的批语与反映甚为敏感,任何微小的言语都会引起极大的情绪波动。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信心是中学生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四)人际关系
1.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相处是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和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常感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往往遭到来自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造成他们与父母间的隔阂、疏远甚至冲突。但此时他们仍处于依赖地位,对于与父母的冲突尤为敏感。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害怕失去依赖又希望独立的心理使中学生常在自责、内疚、愤怒与反抗的矛盾中深感烦恼。
2.朋友关系。随着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环境的优化,大多数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他们的生活范围,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做伴,要么独处一室。研究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
可见,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生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可以增长知识。因此,中学生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不得不采取某种行为,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之一。
3.师生关系。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他们要求教师用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他们。但由于教师的权威地位以及有些教师缺乏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不懂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有些教师只把精力放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使其他学生受到冷落甚至呵斥和贬低,使其产生消极情绪。
(五)社会
中学生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流行、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致使他们常易落人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