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印象是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在认知活动中,一旦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属性做出判断也就形成了印象。任何有关一个人的信息,不管这种信息如何零散和片段,都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也就是说,人们对他人的印象是在很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
(一)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
1.一致性倾向。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看成是具有协调一致人格特征的人。例如,一个人被认为是令人喜爱的,那么他同时也应该是善良的和聪明的。如果有关他人的信息里同时存在着相反的特性,出现了矛盾,人们也会想办法来力图消除这种不一致。当然,人们不总能成功地对他人形成一致的印象,但这种倾向却始终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人们的交往情境会影响人际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对印象的形成有不同的作用。
2.评价的中心性。人们主要是从三个基本维度来形成和描述他人的印象,即评价维度(好一坏)、力量维度(强一弱)、活动维度(积极一消极)。其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人们一旦对他人做出好或坏的评价,就会将它扩展到其他特性上,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对此人的总体印象。研究表明,人们一般根据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评价他人好坏。社会特性主要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喜欢程度;而智能特性则主要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尊敬程度。人们经常用到的评价特性,如表10一2所示。
表10一2评价他人的特性
评价 |
社会特性 |
智能特性 |
好的评价 |
助人的 |
科学的 |
坏的评价 |
不幸福的 |
愚蠢的 |
3.核心特性作用。印象形成以评价为主的现象告诉我们,人们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对印象形成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些特性的比重大于其他特性,会对整个印象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例如,描述一个男孩子是“大方的、好心肠的”或者是“爱整洁的、报复心强的”,那么你会对哪一些特征更有印象?、往往对于“报复心强”的印象更深一些,并不是因为“报复心强”这一评价是消极的,而是因为他对形成一个人的印象更为重要。研究发现,“热情”和“冷淡”是影响印象形成的核心特性,在其他特性描述不变的情况下,只用“冷淡”替换“热情”来介绍一个人,就会使人对其产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二)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2.近因效应。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所以,在对他人认识时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才能消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在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4.定势效应。它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某种品质去推断他的其他一些品质。例如,知道某人是上海人,人们就会推断他精明、细致、能干但狡猾、小气。这就是定势效应的作用。
定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对他人做出概括和了解。但是,不能一味地依赖已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而不去分析面前的实实在在的人,这样只会导致对他人的认知偏差,影响今后的交往。
5.投射效应。它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产生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6.正性偏差。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这或许与人们向往美好的心理有关,大家希望自己周围的人都是好人,这样就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社会文化的因素可能也起作用,虽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不同,但各种文化都会鼓励它所认为积极的、正面的东西。
7.刻板效应。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类于某一类,进而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例如,男生认为女生细心、胆小、娇气,女生则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气。这都是刻板效应的作用。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