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师资格 > 小学历年真题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22-10-29 19:34:56

2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调式、节拍、歌词内容与情感。(4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33网校参考答案】

1. 《踏雪寻梅》是由刘雪庵作词、黄自作曲的一首抒情歌曲,D大调,四二拍,是带再现的二段体。全曲由”mi、sol”两音发展而成,四次“响叮当"用跳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跳跃的旋律抒发了游人幸福、愉悦的心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雪后天晴、腊梅吐香,骑上毛驴赏雪观花的迷人画面。

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跳音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画面美、旋律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

2. 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受到乐曲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从而养成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听唱、划旋律线;探索、模仿“铃铛” “驴子走路"等声响,强化音高、音色概念及听觉感知;

③能够用轻快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同时了解作曲家黄自。

3. 情境导入:探索音响

①伴随《铃儿响叮当》的背景音乐,学生随老师的提示自由律动走入教室。

师晃动手中的串铃,边随学生一起律动,同时提示:请同学们在听到"叮叮当"的时候举起自己的手并快速摇晃吧!

(学生按课堂常规回到自己的座位)

②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什么?大家回想一下,你听到的“叮叮当”的声音从哪里传来的呀?学生自由作答,教师鼓励并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到位,不仅说出这首歌曲叫《铃儿响叮当》,“叮叮当" 的声音是驯鹿奔跑的铃铛声,还描绘出了冰天雪地中的热闹场景。

③教师播放《踏雪寻梅》片段,设问: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你从这首歌曲里面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现这首歌曲也出现了铃铛声,师生一起念”响叮当"。

导语: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这首歌曲的铃铛声,到底从何而来?

引入《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主要使用了情境体验法。情境体验法有助于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歌曲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这首歌曲的画面感与音响感十分强烈。歌曲中的“响叮当"和《铃儿响叮当》中的“叮叮当”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边律动边寻找铃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另一方面听觉和律动相结合,也使学生进入了一个快乐,放松的场景。

整体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既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乐的心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方法:

支撑脚脚尖上对来球,膝关节徽屈,同侧肩正对来球脚尖微翘,脚掌与地面平行。使脚内侧正对来球:当球滚到体前时,接球脚自然伸出迎球,触球的一刹那接球脚顺势后撇,以缓冲来球力量,将球接在脚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脚内侧接地滚球”的动作要点。 (4分)

(2)试拟定小学中年级"脚内侧接地滚球”第1课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7分)

【233网校参考答案】

(1)脚内侧接地滚球的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提膝外展,脚内侧接球后迅速后撤。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脚内侧接地滚球的动作要领,掌握接球的部位及上下肢的协调与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脚内侧接地滚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体育的快乐。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3)教学环节

(一) 开始部分(2分钟)

课堂常规:整队集合,点名报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宣布上课。

(二)准备部分(8分钟)

1.喊数抱团

游戏方法:游戏者围成一个圆圈,并做逆时针环形慢跑。当听到组织者喊出“2!” 或“3!”,等数字口令时,游戏者立即按该数字2人或3人等抱成一团,少于或多于组织者所喊数字的均为失败。

游戏规则:听到组织者喊出某个数字时,立即按该数字相同的人数抱成一团。

2.音乐伴奏下徒手操练习

以老师为中心围城一个圈, 按照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正侧压腿以及各个关节的练习顺序进行徒手操练习(4×8拍),这样的形式可进一步活动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基本部分(25分钟)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出示足球明星图片(梅西踢球和接球的动作)

提问1:你们知道这是谁啊?

提问2:想不想和他那样厉害啊?

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教学氛围。

2.教师示范、分解讲解

教师首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其次分解讲解动作要领。

3.学生练习巩固阶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练习1:1原地模仿练习,初步体会脚内侧接地滚球的动作要领。

练习2:对墙踢球后,用脚内侧去接地滚球练习,体会脚接球的部位和准确性。

练习3:两人一组, 相隔5-----10米一人踢球,一人用脚内侧接地滚球练习,掌握完整的脚内侧接地滚球动作技术。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与评价,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4.比赛巩固练习

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和竞技水平均等的四组,进行,“停球射门”的比赛,首先每一组派一名学生进行踢球,组内其余同学用脚内侧接球后,用踢球的方式把球射入球门,成功次数多的小组胜出。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内容,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中,舒缓身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体育锻炼的真正魅力。

2.学生互评: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解答学生本节课遗留问题和心得。

4.整理器材:由师生共同整理相关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泥板塑人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雕塑的含义和基本艺术形式。(4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7分)

【233网校参考答案】

(1)①含义:雕塑是用各种可雕、可塑、可刻的材料,运用各种成型手段创造出可以观赏、触摸的立体造型,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艺术。

②形式:从表现手法和形式分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基本艺术形式。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泥板塑造人物的特点,知道整体切割体块塑造动态人物的方法,学会用泥板塑造的方法制作人物造型。

②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比较中知道泥板人物的造型特点,在自我解读制作示意图和观察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习整体切割的方法和弯曲人物关节的要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泥板人物的概括、简约、动感之美,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

(3)新授教学活动如下

①图片展示,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绘画、圆雕、泥板雕的家庭活动照片,学生了解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庭活动主题及成员,揭示课题《泥板塑人物》。

[设计意图] 不同形式的作品欣赏 使学生了解各种美术形式的美。出示街头“家庭主题” 雕塑,引入对此类雕塑的谈话,激发学生对表现家庭生活泥工塑造的兴趣。

②教师讲解,深入体验

欣赏泥板人物作品与拼贴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两者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人物造型概括一以长方形为主;人物动态多样一转折主要关节;人物大小比例适中。不同之处:制作材料的不同;平面与立体之别;制作方法:体块拼贴、整体分割。

仔细观察泥板人物塑造的步骤图,交流过程步骤;观察人体比例,了解成人、儿童大致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绘画人物与泥塑人物作品,了解平面作品和泥工立体作品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解读步骤图,能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理解的能力。了解人的大致比例,为之后的人体外形的刻划做好铺垫。

③教师示范,总结步骤

教师示范根据人物高矮泥板制作和人物外形刻划的过程;根据小组讨论的人物高矮,刻划人物外形,学生总结步骤:压泥版一绘人形雕人形一析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能较好提醒学生制作泥板的要点,为之后泥板的直立做好材质的准备。

④实践练习,创意表现

学生回忆拼贴人物画中人物动态的制作方法,交流人体主要的关节。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动态,将老师的范例泥板人物弯折出动态。

作业要求:小组讨论,个人完成泥版塑人物,并组合成小组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⑤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并学习评价作品的方法,了解他人制作的优点和自身作品的不足。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面试至尊班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0元领课,先来免费学习>>

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

成绩关注>>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时间

报考关注>>2022年教资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