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2

来源:233网校 2012年6月29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2.C【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B【解析】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4.D【解析】爱劳动的习惯是一种行为规范,题干体现了行为规范的迁移。
5.A【解析】个体在早期的发展中受社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因此,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
6.B【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体操正是如此。
7.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C【解析】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9.C【解析】这些都是学习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0.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词汇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11.D【解析】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12.A【解析】题干是对形成性评价的阐释。
13.D【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定的。
14.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15.C【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有差别地教学。
16.A【解析】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越多,学生学习越被动,成绩越差。
17.A【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8.B【解析】题干符合联合群体的内涵。
19.A【解析】基础型课程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0.c【解析】学校可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21.B【解析】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叫启发式。
22.A【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做到“四有”、“两爱”和“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23.B【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4.B【解析】题干是对总结性评价内涵的解释。
25.B【解析】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度越高,学生学习越主动,成绩越好。
26.B【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27.A【解析】在教学中评价一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时,最好使用观察法。
28.B【解析】笔试是考核、测定成绩的基本方法。
29.C【解析】题干是对形成价值观念的解释。
30.D【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简答题
1.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和主题晚会。
2.(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3.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计划中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5.首先,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则下降,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其次,学校工作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三、材料分析题
1.(1)原因: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②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再有趣一些,他肯定会全神贯注听课的。
③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⑤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2)方法:①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③帮助学生在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经常提问。
2.【答案要点】(1)教学过程是指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②教育性;③有领导的认识;④交往性。

四、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

试题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冲刺专题

10套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