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章节习题: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来源:233网校 2015年7月26日

第一章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开始独立设科。这是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意味着语文学科开始创建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
2.B【解析】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3.C【解析】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之后通令全国,自此,小学教科书淘汰文言文,改为白话文。
4.C【解析】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5.C【解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B【解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对小学语文学科进行评估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7.C【解析】题干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8.C【解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9.A【解析】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0.C【解析】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D【解析】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民主性阅读;(2)鼓励探究性阅读;(3)推进批判性阅读。
12.B【解析】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3.C【解析】A项“聘”应为“骋”;B项“换”应为“幻”;D项“始”应为“矢”。
14.B【解析】A句中的“屡试不爽”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不是经过多次试验都不成功的意思;C句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借外力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而不能用于买卖商品;D句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多是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无所畏惧,一般不能用在年纪大的人的身上。
15.B【解析】A项缺主语,删去“在”与“里”;C项句式杂糅,删去“所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D项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16.B【解析】风的“可恶”在题干没有体现。
17.C【解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
18.B【解析】播放图片导入属于直观导人中的视听导入方法,是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人课堂的方法。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于老师及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2)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于老师巧妙地寻求答案的“合理性”,及时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于老师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所以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制订计划
结合教材需要,迎合学生心理,确定本次课题:“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一)寻找秋天,感受秋天
组织秋游,引导学生与秋天零距离接触,细致观察秋天。
(二)欣赏秋天,享受秋天
秋天来到了人间,柿子熟了,柑橘黄了,鸭梨香了,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品尝秋天的丰收。
(三)诗化秋天,礼赞秋天
1.音乐老师指导学生唱演秋天。
2.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画秋天。
3.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品评秋天。
4.微机老师指导学生网上冲浪。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根据活动计划,本阶段活动全面实施。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秋之色
缤纷的菊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秋天的色彩真是太美了。组织秋游,引导
学生与秋天零距离接触,细致观察秋天。
(二)秋之声
自然界里,秋虫的呢喃,秋风秋雨的韵律,糖炒栗子的叫卖声,火锅城鼎沸的人声,各种关于秋天的音乐……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好,听听秋天的声音,进一步认识了解秋天,一定别有一番乐趣。
(三)秋之味
秋天的瓜果蔬菜最多,最好吃。酸甜的柑橘,津甜的柿子,香脆的鸭梨,还有好吃的金大栗,美味的大闸蟹……秋天的美味也要品尝一番。
(四)秋之文
语文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指导学生品评秋天。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各项成果的展示交流,展示在秋天的收获。
1.组织了秋游,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2.欣赏秋天的美景,指导学生搜集摘抄描写美好秋天的句子。
3.指导学生搜集背诵与秋天相关的古诗。
4.指导学生动手描写秋天的发现,题材不限。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处理信息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准备
3.【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个教学片段,考查教师在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之间,应该怎样把握。
教学《落花生》应该引导那些“愿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如今讲体面也好,讲实用也好,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在当今只认衣裳不认人、做事虚浮的社会环境下,更需要有像落花生那样埋头实干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三、教学设计题
1.【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细致有序地描写了海底世界。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义,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词语造句,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3)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三个题目如下:
设计题目1: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澎湃”“蕴藏”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
设计题目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第二段和第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展开的,分别写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设计题目3: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有哪些呢?课后搜集一些海洋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海底生物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体会跟大家分享自己成果的喜悦。
2.【参考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1: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2: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3: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
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2: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3: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了?
生1: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
生2: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
生3: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1: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
生2: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3: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做游戏。
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1
3.【参考答案】
(1)《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①开篇点题。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
②层次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一一潮退后”的思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清晰明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3)阅读环节设计: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
(2)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
2.分小组讨论,再次品评
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画、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
二、创设情境,精读感受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读、悟、议、赏、再读、想”,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大家各抒己见: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总结回顾,再读欣赏
学完全文后,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朗读,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4.【参考答案】
(1)《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
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在同学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教师可以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

特别推荐:教师资格高频考点速记 各科题型强化练习 章节考题猜想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交流区(点图快速加群)233网校-教师资格3群(教师群:378498923) 微信号:lxhlxh233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