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11月1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强化练习(2)单项选择

来源:233网校 2015年10月11日
  • 第2页:答案及解析
1.B【解析】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
2.D【解析】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B项是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的划分;C项是根据载体形式进行的划分。
3.B【解析】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4.B【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5.B【解析】教育文献检索贯穿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6.D【解析】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临别时的情景,说明新近的信息影响比较大,这体现了近因效应。
7.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等。
8.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9.B【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10.B【解析】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1.C【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
12.D【解析】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义务教育的内涵。
14.C【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5.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舆论影响法的内涵。
16.C【解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后由其学生发展为五个阶段),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17.A【解析】略。
18.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设疑导人的内涵。
19.A【解析】略。
20.C【解析】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热点推荐: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全真演练10套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押密卷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手机APP|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