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因此,只有D项正确。
3.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4.D【解析】态度,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5.A【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第二,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6.A【解析】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7.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程结构的可度量性特征的内涵。
8.C【解析】只是为了短暂记住电话号码以便拨号,可采用复述策略。
9.C【解析】略。
10.C【解析】思维的特征包括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
11.C【解析】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12.D【解析】略。
13.B【解析】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14.D【解析】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15.D【解析】略。
16.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内涵。
17.C【解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题干的描述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18.D【解析】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19.B【解析】l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D【解析】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热点推荐: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全真演练10套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押密卷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手机APP|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