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单选题(1)

来源:233网校 2016年10月17日
导读: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专项训练题能帮助广大考生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将薄弱环节逐个击破!然后结合讲师的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前试题特训,高效提分

  1.A[讲师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等,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

  2.A[讲师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3.C[讲师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记忆的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学习后马上睡觉,没有学习新内容,因此无倒摄抑制的干扰.保持的效果更好。故本题应选C。

  4.B[讲师解析]男女智力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5.B[讲师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6.D[讲师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所谓练习律是指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所谓准备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7.A[讲师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由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受到某种奖励等因素激发。故本题应选A。

  8.A[讲师解析](1)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2)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4)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题干中,戴老师担心两次测验的分数不同。针对的是测验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故选A。

  9.D[讲师解析]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10.D[讲师解析]危机的发生是出人意料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面临危机的时刻,必须承担应对和化解危机、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责任。危机管理一般包括危机预设、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和危机控制四个环节,其中危机控制是最能体现班主任危机管理能力的环节。

  11.B[讲师解析]课程资源有多种分类方式,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可分为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隐性课程资源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课程资源按存在形态区分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12.C[讲师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和施瓦布。其他选项中,杜威是活动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又是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和推广者。这些细小的知识点考查较多,考生要适当记忆。

  13.A[讲师解析]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4.D[讲师解析]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引起敏感反应。也就是从焦虑或恐惧程度低的事物开始,逐渐让当事人适应,直到焦虑程度较高的事物止。系统脱敏疗法适用于恐惧症和焦虑症的治疗。

  15.B[讲师解析]口对口呼吸法的操作方法是:伤员仰卧,头部后仰,把口打开(最好盖上一块纱布)。救护人员一手托起伤员的下颌,用手掌根部轻轻压住环状软骨,使其压迫食道,防止空气进入胃内。另一只手捏住鼻孑L,深吸一口气后对准伤员的口吹人,吹完一次后松开捏住鼻子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l6-18次,直到伤员恢复呼吸为止。

  16.D[讲师解析]课堂总结的原则是概括性、简约性和启发性。

  17.C[讲师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8.D[讲师解析]学生自主、教师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属于民主型课堂气氛。

  19.A[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受教育者义务的规定。

  20.A[讲师解析]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对学生学习的分类。他根据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是指个体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整合和接受外界提供的明确、稳定而系统的知识体系,获取并掌握有组织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四个选项中,A项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科普知识的过程,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项学生运用谐音法记忆单词,是机械的接受学习;C项科学家探索新材料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项玩走迷宫游戏属于机械的发现学习。

  临考冲刺:11.5各科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 全真模拟题最后冲刺 历年核心考点

  考试,没一点把握?跟着老师,用7天时间,轻松把握考试重点,一次过关!!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