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了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是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B【解析】情绪和情感都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3.B【解析】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就会很快消失。同时,情绪有较为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即情感不为情境所左右,稳定而持久。
4.D【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5.C【解析】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形式。
6.B【解析】心境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
7.C【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获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和沮丧、失去至亲后的极度悲伤等,都是激情状态。
8.D【解析】本题考查了应激的概念。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9.A【解析】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从社会内容角度,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激情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10.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又进一步推动认识深入和发展。
11.C【解析】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12.B【解析】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功能。
13.C【解析】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14.C【解析】活动、交往是幼儿期最主要的需要形式,是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束缚孩子的活动、交往,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产生,甚至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
15.A【解析】原始情绪反应是指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这些都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它的特点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16.A【解析】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的,幼儿的哭主要表现为社会性情绪。
17.A【解析】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儿童的笑主要有以下类型: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和自发性的笑不同,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可以分为反射性的和社会性的两大类。
18.B【解析】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内源性的微笑,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睡眠中,困倦时也可能出现。
19.B【解析】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20.D【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新生儿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即怕、怒、爱。
21.B【解析】华生认为,新生儿害怕以下两种事件:大声和失持。
22.C【解析】怒是由于限制新生儿运动引起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爱是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的。
23.C【解析】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兴奋),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24.B【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幼儿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0~1岁)、分化阶段(1~5岁)和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
25.C【解析】林传鼎认为,分化阶段的幼儿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26.C【解析】美国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27.B【解析】伊扎德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28.D【解析】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笑。其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
29.D【解析】社会性需要是指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30.C【解析】总的来说,在3岁前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5~6岁,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更加明显。
31.A【解析】社会性需要是指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32.A【解析】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以下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33.C【解析】题中所述情况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34.D【解析】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5.D【解析】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是情绪日益丰富的表现。
36.C【解析】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37.B【解析】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
38.A【解析】中班幼儿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爱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39.B【解析】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幼儿认识事物的强烈兴趣,不仅使他们获得更多知识,也进一步推动了理智感的发展。
40.C【解析】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幼儿的情绪常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41.C【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所以,教师要把他和其他孩子暂时隔离,以免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
42.D【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性。
43.D【解析】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和熏陶。
44.B【解析】幼儿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对于处在激动状态中的幼儿,成人不妨给他擦擦脸,安抚一下幼儿的情绪,也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冷处理的方法缓解幼儿的激动情绪。切记不可斥责幼儿,以免增强幼儿的激动情绪。
45.A【解析】转移法就是当幼儿为了某件事情而闹情绪时,成人有意识地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适应功能。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
(3)组织功能。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4)感染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5)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
(6)保健功能。保健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2.【参考答案】
(1)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2)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3)允许幼儿适当地宣泄。
(4)让幼儿充分活动,加强与他人交往。
(5)让幼儿学会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
3.【参考答案】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①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②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参考答案】
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个方面。
(1)道德感。幼儿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幼儿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2)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3)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5.【参考答案】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良好的情绪也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同时,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情绪影响也很大。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具有重大作用。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②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③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幼儿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幼儿希望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父母、教师认可与否主要以他们的情绪态度作为信号传达给幼儿,并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主要原因。
6.【参考答案】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要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情感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情感。在游戏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角色,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成人的情绪自控。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肯定为主,多多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手段。
(5)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可以采取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6)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必要教给幼儿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如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③表情的社会化。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能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绪体验。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③情绪从外显到内隐。
2.【参考答案】
(1)案例中小颖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这是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表现。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从问“这是什么”,逐渐发展到问“为什么”“怎么样”等。幼儿认识事物的强烈兴趣,不仅使他们获得更多知识,也进一步推动了理智感的发展。
(2)讨厌孩子提问或对孩子提问加以指责,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措施是:要多为儿童提供能产生提问的情境和条件,并对儿童的提问高度关注,尽可能做出科学的解答,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参考答案】
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动机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推动作用。由于父母和保姆的教养态度不同,弘弘在保姆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弘弘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会成为阻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矫治策略如下:
(1)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缓解孩子的紧张压力。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这是帮助孩子克服吮吸手指坏习惯的关键一步。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吮吸手指,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鼓励弘弘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体会集体游戏给他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三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在嘴里的道理。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和教师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采取孩子能接受的干预手段。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可以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不去吮吸手指了。另外,还可以为他准备创可贴,贴在他的小手上,并告诉他,小手受伤了,需要他来帮助它治病,当他觉得难受时,就鼓励他,小手需要保护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亲切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对弘弘的吮吸习惯也会起到很好的矫治作用。
4.【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她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爸爸就不来接你”这样的严惩、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不正确的做法有:打骂、恐吓、哄骗;情绪“绑架”;取消权利;讲大道理;给孩子定性,贴上胆小或坏脾气等的标签。
正确的做法应为: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给孩子“心理玩具”,提供缓解情绪的物品;“故事知道怎么办”(给孩子讲有治疗作用的故事)。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种,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第二种,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感情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
第三种,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日益提高。
特别推荐:教师资格高频考点速记 各科题型强化练习 章节考题猜想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交流区(点图快速加群):(教师群:378498923) 微信号: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