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B 3.A 4.D 5.B 6.D 7.D 8.C 9.C 10.B 11.D 12.D 13.B 14.B 15.A 16.C 17.D 18.C 19.C 2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2.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3. 迁移
4.直观 概括 5.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6.指向 强化
7.自我效能感 8.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9.单向交往类型 双向交往类型 10.健康模式 疾病模式
11.练习律 准备律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4.(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5.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四、论述题(10分)
1.这说明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首先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或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所谓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质量。
2.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假如学生对教师有消极的态度定势,教师的教诲与要求可能会成为耳旁风,甚至引发冲突。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具有积极的态度定势,那么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地被接受并努力去执行。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尊师重道与爱护集体等良好品质的开端。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