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陶冶
B.锻炼
C.榜样
D.说服
2、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个别教育
D.班会活动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群众活动
B.体育活动
C.课余活动
D.课外活动
5、到了(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7、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 )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14、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A.心理健康
B.心理咨询
C.心理发展
D.心理访问
同类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点>>倒计时"教师资格统考"精准辅导,点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