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引起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和环境。(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其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1)群众性活动它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①报告和讲座;②集会活动;③竞赛活动;④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⑤社会公益活动。(2)小组活动:其主要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多样。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劳动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3)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的单独活动。
3、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学科中心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4、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1)情绪表现的两极性中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
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都十分敏感。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一种优越感。有时又常常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担心,所以在情绪、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不稳定,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中。他因而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①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②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③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显然,某种物质是指一个人的首要特质,但在另一个人身上却是中心特质,在第三个人身上可能只是次要特质。人们通常用中心特质来说
明一个人的性格。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小华对学习主要是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培养小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方法:①设置合理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一般来说,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这是因为这类目标比较容易达到。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相对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一个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如果反馈告诉学生目前的努力距离目标有多远,学生可以更加努力或尝试采用其他策略;如果反馈告诉学生目标已经达到或已超过,学生就会感到满意或有胜任感,从而设置更高的目标。③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研究表明,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教师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二是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学习材料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胜机会。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奖赏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其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恰当、适时地使用奖赏,尤其是对那些不需要奖赏就能得到自然强化的行为更要谨慎。研究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周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⑤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的科学利用对学生动机的激发也有一定影响。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期待理论的意义在于,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那就意味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尽力了,就应该有机会得到奖励,但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奖励,也并非易事。⑦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增强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⑧进行归因训练。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后进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答案要点】(1)该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轻微的下雨声)、(听课文录音,屏幕上同步展示下雨画面)。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同学们,小雨点可爱旅行了,想想看它还去了哪些地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同类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点>>倒计时"教师资格统考"精准辅导,点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