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二复习摘要:第二章
(3) 筛分
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筛分法是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操作简单、经济,而且分级精度较高,是医药工业中应用为广泛的粒子分级操作方法
筛分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或者是筛除粗粉取细粉,或者是筛除细粉取粗粉,或者是筛除粗、细粉取中粉等。这对药品质量以及制剂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筛分的因素
归纳如下:
①粒径范围适宜,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②物料中含湿量增加,黏性增加,易成团或堵塞筛孔;
③粒子的形状、表面状态不规则,密度小等物料不易过筛;
④筛分装置的参数。
固体粉末分级
为了便于区别固体粒子的大小,《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固体粉末分为六级。
粗粉、粗粉、中粉、细粉、细粉、极细粉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 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 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 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A.粗粉
B.粗粉
C.细粉
D.细粉
E.极细粉
1.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是 D
2.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是 B
筛分用的药筛: 按其制作方法分两种,一种为冲眼筛,又称模压筛,系在金属板上冲出圆形的筛孔而成。其筛孔坚固,不易变形,多用于高速旋转粉碎机的筛板及药丸等粗颗粒的筛分。另一种为编织筛,是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丝(如不锈钢、铜丝、铁丝等),或其他非金属丝(如丝、尼龙丝、绢丝等)编织而成。编织筛的优点是单位面积上的筛孔多、筛分效率高,可用于细粉的筛选。用非金属制成的筛网具有一定弹性、耐用。尼龙丝对一般药物较稳定,在制剂生产中应用较多,但编织筛线易于位移致使筛孔变形,分离效率下降。
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但还没有统一标准的规格。筛目不能反映孔径的大小,由于所用筛线的直径不同,筛孔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孔径的具体大小,常用μm表示。例如每英寸有100个孔的筛号标记为100目筛,能通过100目筛的粉末称100目粉。
《中国药典》所用的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其筛号与筛孔内径(平均值)、目号的关系如下:
筛号 筛孔内径(平均值) 目号
一号筛 2000μm±70μm 10目
二号筛 850μm±29μm 24目
三号筛 355μm±13μm 50目
四号筛 250μm±9.9μm 65目
五号筛 180μm±7.6μm 80目
六号筛 150μm±6.6μm 100目
七号筛 125μm±5.8μm 120目
八号筛 90μm±4.6μm 150目
九号筛 75μm±4.1μm 200目
(4)混合与分剂量
(1) 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固一固、固一液、液一液等组分混合。
混合过程三种运动方式。
①对流混合:是固体粒子群在机械转动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时进行的总体混合。
②剪切混合:是由于粒子群内部力的作用结果,产生滑动面,破坏粒子群的凝聚状态而进行的局部混合。
③扩散混合:是相邻粒子间产生无规则运动时相互交换位置所进行的局部混合,当颗粒在倾斜的滑动面上滚下来时发生。
(2) 混合方法与设备
常用的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对于含有剧毒药品、贵重药品或各组分混合比例相差悬殊的情况应采用“等量递增”的原则进行混合。固体的混合设备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容器旋转型和容器固定型。
① 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A、 水平圆筒型混合机 操作中适宜转速为临界转速的70% ~90%;适宜充填量约为30%。
B、 V型混合机 操作中适宜转速可取临界转速的30% ~40%;适宜充填量为30%。
② 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搅拌槽型是常用的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3)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及防止混合不匀的措施
1)组分比例:基本等量且状态、粒度相近的二种药粉混合,经一定时间后即可混匀,混合组分比例悬殊时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2)组分的密度:性质相同、密度基本一致的二种药粉容易混匀,但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人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有的药物粉末对混合器械具吸附性,影响混合也造成损失,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因混合摩擦而带电的粉末常阻碍均匀混合,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也有人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如阿司匹林粉中加0.25%~0.5%的硬脂酸镁具有抗静电作用。
4)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组分:散剂中若含有这类组分,应在混合前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混合均匀。如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若液体组分量太多,宜用吸收剂吸收至不显润湿为止,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等。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A.如含结晶水(会因研磨放出结晶水引起湿润),则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B.若是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则可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迅速混合,并密封防潮包装;C.若组分因混合引起吸湿,则不应混合,可分别包装。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的混合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称作低共熔现象。此现象的产生不利于组分的混合。
(4)分剂量
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重量要求分成等重份数的过程叫分剂量。常用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三种。机械化生产多用容量法分剂量。为了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应对药粉的流动性、吸湿性、密度差等理化特性进行必要的实验考查。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
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
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
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C
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
A.等量递加法
B.多次过筛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
D
关于物料混合的错误表述是
A.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组分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先放入密度小者
C.组分的吸附性相差较大时,应先放入量大且不易吸附者
D.组分间出现低共熔现象时,不利于组分的混合
E.组分的吸湿性很强时,应在高于临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进行混合
E
相关推荐:
特别推荐:
责编:drf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