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2: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受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后,能发出波长较激发光长的荧光。利用物质的荧光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1.基本原理
物质的分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后,由电子基态能级跃迁至激发态能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通过各种方式失去能量,返回基态。若分子首先通过碰撞和系统内转换等方式失去部分能量,下降至电子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发射一定波长的光返回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则被发射的光称为荧光。显然,荧光的能量小于激发光能量,波长则长于激发光。荧光的平均寿命很短,除去激发光源,荧光立即熄灭。
记录某一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激发光照射时的发射光强度,可得到该物质的荧光激发光谱;选择激发光谱中荧光强度最强的激发波长作光源,记录上述溶液在不同荧光波长时的发射光强,就得到了该物质的荧光发射光谱。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产生不同的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据此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当激发光的波长、强度,测定用溶剂、温度等条件一定时,物质在低浓度范围内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荧光分析法用于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2.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的方框图来表示:
(1)激发光源。荧光激发光源常用汞灯或氙灯,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所用钨灯和氢灯相比,这些灯强度更大。
(2)单色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常装有两个光栅单色器,一个是激发单色器,另一个是发射单色器。
(3)样品池。用低荧光的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和吸收池不同,荧光测定用样品池四面都透光,从样品池出来的荧光方向与激发光源成直角,这样可在背景为零时检测微小的荧光信号,因而荧光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
(4)检测器。常用光电倍增管接受发射光,再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放大、输出。
3.应用
虽然很多化合物对200~400nm区域的光有吸收,但只有一些具有特殊π-π共轭结构的分子才能发射出荧光。《中国药典》应用荧光法对这些药物进行分析。
(1)鉴别。荧光素钠的水溶液显强烈的荧光,加酸使成酸性后,荧光即消失,加碱使成碱性后,荧光又显出,据此对该药物进行鉴别。马来酸麦角新碱的水溶液显蓝色荧光,双嘧达莫的乙醇溶液显绿色荧光,《中国药典》利用这些药物显荧光的特点,对其进行鉴别。
一些化合物本身不发射荧光,但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后也能采用荧光法鉴别。如维生素B1的鉴别。
(2)含量测定。由于不易测得绝对荧光强度,故荧光分析法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对照品比较法测定含量,按下式计算供试品浓度:
式中,Ci,Cr--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Ri,Rr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荧光读数;Rib、Rrb--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试剂空白的荧光读数。
较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但干扰因素多、线性范围窄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荧光分析法多用于需要高灵敏度和允许较大变异性的样品分析,如生物样品分析和小剂量制剂(如地高辛片)的分析。
☆ ☆☆☆☆考点3:红外分光光度法
1.基本概念
(1)红外光:波长(λ)为2.5~25μm(相应的波长λ为4000~400cm-1)范围内的光。
(2)波数(ν):1cm中包含某一波长的光的个数。波数(ν)和波长(λ)互为倒数。
(3)红外吸收光谱:物质分子吸收红外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4)红外分光光度法(IR):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5)基频峰: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是红外光谱上最主要的吸收峰。
(6)特征峰: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峰,多为基频峰。
(7)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8)峰位:透光率峰谷对应的波数。
2.基本原理
(1)红外光谱的性质。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化学键两端的原子吸收红外光可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的振-转光谱。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有两种,即伸缩振动(ν)和弯曲振动(δ、γ)。
(2)定性依据。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主要用于定性。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转动形式和能级。因而具有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峰的峰位、峰强、峰形进行定性分析。
3.红外光谱仪
(1)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如下: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数据记录和处理
(2)光源: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光谱的物体。常用的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等。
(3)吸收池:用于放置气、液、固态的待测样品。固体样品多以KBr压片。
(4)单色器:将入射的复合红外光色散为单色光,再逐一由出射狭缝射出。色散元件目前主要用光栅。
(5)检测器:用于将红外单色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目前常用的检测器有真空热电偶、高莱池等。
(6)记录器:将电信号记录并以图谱方式给出。
(7)仪器的校正:《中国药典》规定,以聚苯乙烯薄膜(厚度约0.05mm)为测试样品,绘制其红外光谱图,用2851cm-1、1601cm-1、1028cm-1、907cm-1处的吸收峰对仪器的波数进行校正。对仪器的分辨率的要求是: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清晰地分辨出7个峰,2924cm-1与2581cm-1吸收带的分辨深度不小于18%透光率,1601cm-1与1583cm-1吸收带的分辨深度不小于8%透光率;仪器的标称分辨率,除另有规定外,应不低于2cm-1。
4.红外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如下图。红外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一般为透光率(T%),横坐标为波数或波长(多用波数)。与紫外光谱不同,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是透光率峰谷对应的红外光波数。
特征区的吸收峰由一些常见基团或化学键的振动产生,具有峰位恒定、峰相对稀疏、易于辨认和归属的特点。指纹区的吸收峰特点是峰细、密、具有人指纹一样的特征性。
下表列出了典型化学键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简称特征峰)。
5.应用
(1)鉴别。最常用。各国药典采用IR对原料药物(纯物质)进行鉴别,特征性强。方法:与标准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对比应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样品的测定方法、测定状态、含水量甚至研磨程度都会影响测得红外光谱的形状,因此进行光谱对比时,应考虑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此外,同一物质晶型不同,往往产生有一定差异的吸收光谱。遇到这种情况,应先按该药品光谱图中备注的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绘制谱图、比较。
(2)检查。利用药物与其同质异晶杂质在特定波数处的吸收有显著差异,检查无效或低效晶型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