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
☆ ☆☆☆☆考点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基本概念
(1)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度,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2)紫外光:波长在200~400nm范围内的光称为紫外光。
(3)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范围内的光称为可见光。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物质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区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是药品检验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中国药典》附录收载有紫外分光光度法。
2.基本原理
(1)紫外-可见光谱的性质:分子的价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由低能量的基态转变为高能量的激发态的过程称为跃迁。被测物分子的价电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光谱。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步骤:供试品制成溶液,放入比色皿中,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绘得吸收图谱。
(3)定性依据:被测物的结构不同,其电子跃迁方式不同,则产生不同的吸收光谱。根据图谱中的峰位(即最大吸收波长λmax)、谷位(即最小吸收波长λmin)、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即E1%1cmλmax)、有无肩峰、特定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等,可以对被测物进行定性。
(4)定量依据--Lambert-Beer定律:A=-lgT=-lg(I/I0)=ECL
式中,A为供试液的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被测物的吸收系数;C为供试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
(5)吸收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分为百分吸收系数E1%1cm和摩尔吸收系数ε。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基本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数据记录和处理。
(2)光源:紫外光区通常采用氢灯或氘灯,可见光区采用钨灯或卤钨灯。
(3)单色器:由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和狭缝(过宽,光强小,检测灵敏度降低)组成。
(4)吸收池(比色皿):紫外光测定用石英吸收池;可见光测定用玻璃吸收池。
(5)检测器:常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1)目的: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规定:定期对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对波长进行校正(采用汞灯或氘灯的特征谱线);吸收度的准确性采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来检定;杂散光则采用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进行检查。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不同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其价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的光能不同,在光谱图的不同波长处产生吸收峰。
(1)σ→σ*跃迁:处于σ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光能后跃迁到σ*反键轨道,产生的吸收峰在远紫外区,λmax<200nm(通常测不出)。
(2)π→π*跃迁:处于π成键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π*反键轨道上。孤立π键的λmax=200nm(强吸收);共轭者的λmax>210nm。共轭体系越长,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
(3)n→π*跃迁:含有杂原子(O、S、N)的不饱和基团(如C=O、C=S、-N=N-)的价电子跃迁。λmax=200~400nm(弱吸收)。
(4)n→σ*跃迁:含-OH、-NH2、-X、-S等基团的化合物中介电子的跃迁。λmax=200(弱→中等强度的吸收)。
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是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n→π*跃迁的吸收有时也可应用。
6.吸收度的测定方法
(1)对溶剂的要求。充分溶解样品、不与样品作用、挥发性小、在测定波长处无干扰(透明)。以空气为空白,溶剂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上不得超过0.05。
(2)空白对照试验。用溶剂调节仪器,使吸收度为0或透光率为100%,然后测定样品池的吸收,此时的吸收即为供试品的吸收。
(3)测定波长确证。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核对供试品吸收峰的位置,应在规定吸收峰波长±2nm以内。
(4)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使用吸收度在0.3~0.7范围内所对应的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5)仪器的狭缝宽度。过大,光纯度变差,则A降低;应以减少狭缝宽度,A不再增加为准。
7.应用
(1)鉴别。同一物质的UV谱应该相同,但是,相同的UV光谱不一定代表同一物质。为了提高UV光谱的专属性,《中国药典》采用下列方式:①对比光谱的特征参数:λmax、λmin、E1%1cm、A、肩峰、吸收谷。②对比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③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2)杂质检查。利用药物和杂质的吸收光谱有明显差别进行检查。若药物无吸收,杂质有吸收,可通过控制其吸收度不得超过规定值控制杂质限量;若药物有吸收,杂质吸收很弱或没有吸收,也可以通过控制其吸收度控制杂质限量。
(3)含量测定。
①对照品比较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供试液(CX)和对照液(CR)的吸收度AX和AR,按下式计算含量:CX=(AX/AR)CR
②吸收系数法。在规定波长处测定供试液的吸收度,依被测组分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使用吸收系数法测定时,对仪器须进行严格的校正和检定,如波长的准确度、狭缝宽度等必须符合要求,以保证吸收度测定的准确性。
③计算分光光度法。将测得的吸收度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例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等。主要用于消除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干扰。
④工作曲线法。配制系列的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从中查得供试液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