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大汇总-药物分析-物理常数测定法

来源:233网校 2007年9月13日

物理常数测定法
☆ ☆☆☆考点1:熔点测定法

    1.熔点的定义
    熔点(mp)系指物质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熔点是物质的物理常数,测定熔点可以鉴别药物,也可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熔融同时分解是指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熔融同时分解产生气泡、变色或浑浊等现象。
    2.测量作具
    (1)容器:供盛装传温液用。可用大形管、烧杯或其他适宜容器。
    (2)搅拌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等。
    (3)温度计:供测定传温液的温度及供试品的熔点用。《中国药典》规定使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温度计应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4)熔点测定毛细管:供放置供试品用。应选用中性硬质玻璃毛细管。长9cm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
    (5)加热器:用于加热传温液,加热速度应可以控制。
    (6)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
    3.测量方法
    (1)第一法: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取供试品适量,研细,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若该药品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则可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干燥,如用恒温减压干燥器干燥。
    测定时,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毛细管中,并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3mm。另将温度计放入盛装传温液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cm以上;加入传温液以使传温液受热后的液面恰好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将传温液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距规定的熔点低限低约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应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恰好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1.5℃,加热时需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2)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取供试品,注意用尽可能低的温度熔融后,吸入两端开口的毛细管中,使高达约10mm。在10℃或10℃以下的冷处静置24小时,或置冰上放冷不少于2小时,凝固后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缚在温度计上,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恰好在温度计汞球中部。照第一法将毛细管连同温度计浸入传温液中,供试品的上端应恰好在传温液面下约10mm处;小心加热,俟温度上升至距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约5℃时,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不超过0.5℃,至供试品在毛细管中开始上升时,检读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即得。
    (3)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取供试品适量,缓缓搅拌并加热至温度达90~92℃时,放入一平底耐热容器中,使供试品厚度达到12±1mm,放冷至比规定的熔点上限高8~10℃。取刻度为0.2℃、水银球长18~28mm、直径5~6mm的温度计(其上部预先套上软木塞,在塞子边缘开一小槽),使冷至5℃后,擦干并小心地将温度计汞球部垂直插入上述熔融的供试品中,直至碰到容器底部(浸没12mm)。随后取出,直立悬置,俟粘附在温度计球部的供试品表面浑浊,将温度计浸入16℃以下的水中5分钟,取出。再将温度计插入一外径25mm、长150mm的试管中,塞紧,使温度计悬于其中,并使温度计球部的底端距试管底部约为15mm;将试管浸入约16℃的水浴中,调节试管的高度使温度计上分浸线同水面相平。加热使水浴温度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至38℃,再以每分钟1℃的速率升温至供试品的第一滴脱离温度计为止。检读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即可作为供试品的近似熔点。再取供试品,照前法反复测定数次。如前后3次测得的熔点相差不超过1℃,可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熔点;如3次测得的熔点相差超过1℃时,可再测定2次,并取5次的平均值作为供试品的熔点。
    4.注意事项
    (1)供试品应研细并干燥。
    (2)毛细管的内径必须符合药典规定。如内径大了,全熔温度会偏高。
    (3)必须按药典规定选择传温液。避免应用不同传温液所引起的结果不一致。
    (4)温度计必须经过校正,最好绘制校正曲线。
    (5)判断熔点应注意,“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5.应用
    熔点测定是药品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项目,多数原料药需作熔点测定。熔点不仅可以用来鉴别药品,也可以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如果药物的纯度变差,可使熔点下降,熔距增长。

☆ ☆☆☆☆考点2:旋光度测定法

    1.基本概念
    (1)旋光度。平面偏振光通过某些光学活性物质(如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液体或溶液时,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的现象称为旋光现象。偏振光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旋光度有右、左旋之分,偏振光向右旋转(顺时针方向)称为“右旋”,用“+”表示;偏振光向左旋转(逆时针方向)称为“左旋”,用“-”表示。
    (2)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和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比旋度是旋光物质的重要物理常数,可以用来区别药物或检查药物纯杂的程度,也可以用来测定含量。
    2.测定原理
    旋光度和测定的温度以及偏振光的波长有关。《中国药典》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为20℃,使用钠光的D线(589.3nm)作光源,在此条件下测定的比旋度记为 。
    测定药物的比旋度时,取供试液,测定旋光度,按下式计算比旋度:
    对液体供试品            
    对固体供试品            
    式中, --比旋度;α--测得的旋光度;l--测定管长度,dm;d--液体的相对密度;C--供试品溶液的浓度,g/100ml。
    如果已知比旋度,根据测得的旋光度计算药物的含量,则按下式计算。
 
    3.测定用仪器
    旋光计读数至0.01°,使用前用标准石英旋光管检定。
    4.测定方法
    将测定管用供试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溶液(取固体供试品,按各药品项下的方法制成)冲洗数次,缓缓注入供试液体或溶液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置于旋光计内检测读数,即得供试液的旋光度。用同法读取旋光度3次,取3次的平均数,即得测定的旋光度值。
    5.注意事项
    (1)测定前应以溶剂作空白校正,测定后,再校正1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否则应重新测定旋光度。
    (2)配制溶液及测定时,均应调节温度至20±0.5℃(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
    (3)供试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溶液应不显浑浊或含有混悬的小粒。如有上述情形时,应预先滤过,并弃去初滤液。
    6.应用
    (1)估测纯度。测定比旋度,可以区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中国药典》规定测定比旋度的药物很多,如硫酸奎宁、肾上腺素、葡萄糖、丁溴东莨菪碱、头孢噻酚钠、乳糖、蔗糖等。
    (2)杂质检查。例如硫酸阿托品为莨菪碱的外消旋体,无旋光性,而莨菪碱为左旋体,《中国药典》规定,50mg/ml的硫酸阿托品溶液的旋光度不得超过-0.40°。
    (3)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谷氨酸钾注射液、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等。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