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抗高血压药

来源:233网校 2007年9月11日

☆ ☆考点13:美卡拉明(美加明)及樟磺咪吩(米噻吩,阿方那特)

美卡拉明及樟磺咪吩,降压作用快、强、持久。口服吸收完全。经肾排泄时能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血中有效浓度维持较久。易透过血脑屏障,过量可致肌震颤和精神错乱,仅用于其他降压药无效的顽固性重症高血压。樟磺咪吩降压作用强、快而短暂。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如脑外科及血管手术)时控制性低血压。也适用于高血压脑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须立即降压的高血压患者。

☆☆☆考点14:利血平(利舍平)

利血平降压作用的特点是缓慢、温和而持久。口服治疗量后约1周才产生降压作用,2~3周作用达高峰,停药后作用可持续3~4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后30~60min血压开始下降,2~4h降压作用达高峰。
除降压作用外,利血平还具有镇静和安定作用,其性质类似氯丙嗪但较弱,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精神紧张、烦躁及失眠等症状。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和5-HT的耗竭有关。
利血平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膜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与囊泡膜上胺泵(依赖于Mg2+-ATP的胺类主动转运机制)呈难逆性结合,使囊泡膜失去摄取和贮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能力,从而使囊泡内递质的合成与贮存逐渐减少,以致耗竭,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从而产生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
【临床应用】 利血平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由于不良反应较多,同时目前有许多有效而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可供选用,利舍平的应用受到限制。然而其与利尿药或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减少不良反应,且价廉为其优点。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用于高血压危象,降压作用比较缓和。
【不良反应】 常出现鼻塞、腹泻、心动过缓、乏力、嗜睡、胃酸分泌增加等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的症状。严重时偶见精神抑郁,此时应立即停药。
【禁忌证】 有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病史者禁用。


☆ 考点15:胍乙啶

【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不规则,因人而异,吸收率在3%~30%之间。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一次给药口服后 8小时起作用,多次给药1~3周达最大作用,停药后1~3 周血压上升至治疗前水平,半衰期为5~10天,肾功能不全时不变。本品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25%~50%为原形,其余为代谢产物。
【药理作用】 本品选择性地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使在神经末梢储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缓慢地被本品所取代而释出,神经末梢和所组织中应有的去甲肾上腺素耗竭缺失。本品还能阻止神经刺激使去甲肾上腺素的正常释放。结果为血管收缩作用减弱,尤其在体位改变时交感神经反应迟钝,应有的兴奋减弱,因而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 同于治疗高血压。不用作第一线药,常在其他降压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采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 较多的是由体液潴留所致的下肢水肿,较少见的有心绞痛、气短。下列反应持久存在应加注意,以腹泻、眩晕、头昏、昏厥(体位性低血压)、鼻塞、乏力,心跳缓慢较多见,视力模糊、口干、睑下垂、头痛、脱发、肌痛、震颤、恶心、呕吐、夜尿、皮疹等较少见。
【禁忌证】 有明显动脉硬化以及心、肾、脑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阻滞神经末梢摄取胍乙啶,对抗其降压作用;应用胍乙啶的患者,对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麻黄碱等有增敏现象,可引起血压骤升,应禁用。

☆ ☆☆考点16:哌唑嗪

哌唑嗪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外周α1受体阻断药。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在43%~85%之间。口服后1~2h血药浓度达峰值,t1/2约2~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85%。主要在肝中代谢,仅少量原形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中等偏强。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突触后α1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及回心血量。对α1受体的亲和力较对α2受体大1000倍,因而几乎不影响突触前膜α2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负反馈调节,故降压的同时,不引起心率加快及肾素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对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者更为适用。
【不良反应】 部分病人首次给药后0.5~1h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等反应,称“首剂现象”。将首次剂量减半(0.5mg),并于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眩晕、乏力、口干等均较轻,一般不影响用药。

☆ ☆☆考点17:肼屈嗪(肼苯哒嗪)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但生物利用度较低(快乙酰化者16%,慢者35%)。血药峰浓度及作用高峰大约在给药1h后。t1/2约2~4h,但作用可长达12h。大部分在肠或肝被乙酰化代谢,乙酰化速率受遗传因素影响,慢乙酰化者血药浓度约为快乙酰化者的2倍,因而药物的治疗作用或毒性可增加。
【药理作用】 肼屈嗪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降压作用中等。但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使心排出量增加,减弱其降压作用。由于对静脉影响很小,一般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应用】 肼屈嗪很少单独用,一般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于中度高血压。也可静注用于高血压危象。
【不良反应】 可发生两类不良反应。一类为药理作用的扩展,包括头痛、恶心、心悸、眩晕、低血压等,此外单用可产生水钠潴留;另一类可能由免疫反应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红斑狼疮综合征,也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肼屈嗪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有报道肼屈嗪可抑制DNA甲基化并引起T细胞自身反应。本品易产生耐药性。

☆ ☆☆☆考点18: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

【药动学】 本品不能口服,必须连续静脉滴注给药。30秒内即可发生作用,2min作用达高峰,静脉滴注停止后3min内作用即可消失。其代谢物硫氰酸盐几乎完全从尿排出,肾功能正常者此代谢物消除半衰期约3日,肾功能不良者大大延长。
【药理作用】 硝普钠降压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不同于其他血管扩张药,硝普钠可使小动脉、静脉都扩张,此作用与分子中含有Fe、NO有关,当与红细胞接触时,则分子分解释放出NO。NO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鸟苷环化酶,使cGMP生成增加,引起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硝普钠一般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肾素活性增加,不像肼屈嗪等血管扩张药,仅轻度增加心率,同时心肌耗氧量降低。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也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此外还用于麻醉时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 主要与强烈血管扩张和降压有关,包括恶心、出汗、烦躁不安、呕吐和头痛,静脉滴注停止则症状迅速消失。大剂量或连续使用,特别是肾功能不良时易发生中毒,可出现疲劳、恶心、厌食、失定向力和精神失常等,应监测血中硫氰酸盐浓度。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考点19:二氮嗪(氯甲苯噻嗪,降压嗪)

【药理作用】 具有噻嗪类利尿药的基本结构,但无利尿作用。直接扩张小动脉,对静脉无明显作用。可能通过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使动脉平滑肌细胞超极化,产生平滑肌舒张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降压的同时心率加快,心排出量不降低。
【临床应用】 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不良反应】 为水钠潴留和高血糖。后者是由于二氮嗪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所致。其他不良反应为心率加快及过度降压引起的心、脑缺血。偶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面部潮红。静注外漏可出现局部疼痛及炎症。
【禁忌证】 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重型高血压患者及乳妇忌用。


☆☆☆考点20:米诺地尔(长压定)

【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约1h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降压作用发生较迟,可能与药物形成活性代谢物后发挥作用有关。主要消除途径为肝脏代谢,仅约20%药物原形从尿排出。t1/2约3~4h,但可维持24h或更长,可能与药物蓄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关。
【药理作用】 米诺地尔药理作用类似肼屈嗪,能舒张小动脉而对静脉几无影响,降压作用较肼屈嗪强大而持久。作用机制类似二氮嗪,可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从而促进平滑肌细胞K+外流,使细胞膜超极化,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产生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为第二或第三线用药。可用于对其他降压药效果不佳的严重高血压,但需与利尿药合用避免水钠潴留,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对抗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血管作用。
【不良反应】 除心率加快、水钠潴留外,还可引起多毛症,在开始治疗几个月最明显。利用此作用目前市场上配成2%溶液外用可治疗男性脱发。
【禁忌证】 下列情况时慎用本品:脑血管病、非高血压所致的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积液、嗜铬细胞瘤、肾功能障碍。

☆考点21:酮色林(酮舍林)
【药动学】 酮色林口服生物利用度约5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t1/2约14h。大部分从肾排出,几乎全为代谢物。
【药理作用】 具有阻断5-HT2受体作用和对α1受体的微弱阻断作用,从而抑制5-HT诱发的血管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产生降压作用。此外本品还能抑制5-HT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血管收缩效应。对H1受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
【临床应用】 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长期应用不产生耐受性。可与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等合用增加疗效。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头晕、疲乏、浮肿、口干、胃肠不适、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Q-T延长。大剂量(120mg/天)可增强排钾利尿药的毒性,增加死亡率,故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合用。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