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
栽后7~8年,在9~10月果实呈红色时,摘下浸泡1夜,搓去果肉,捞出,碾破核壳,淘取酸枣仁,晒干。
【炮制】
1.酸枣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枣仁 取净枣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有爆裂声,色微变深,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状】
种子扁圆形或长圆形,长0.5~1cm,宽4~7mm,厚2~3mm。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微有光泽,一面较平担,中间有一条较明显突起的棱线,另一面中央微隆起;一端有小凹陷,为种脐部位,另端有点状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边,但不明显。种皮硬,剥开后可见半透明的胚乳粘附于内面,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质。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酸枣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炒枣仁鼓起,表面颜色加深,有裂纹,具香气。
【商品规格】
商品有顺枣仁、东枣仁两种,均分为一、二等。以粒大、饱满、外皮色紫红,光滑油润,种仁色黄白、无核壳者为佳、习惯以顺枣仁为最优。
规格等级标准:
一等: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饱满。色,有油性。味甘淡。核壳不超过2%。
二等:干货。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色,有油性。味甘淡。核壳不超过5%,出口商品均不分等级、要求:身干。杂质不得超过5%,无虫蛀、霉变。
【显微特征】
酸枣仁粉末:1. 种皮栅状细胞断面观1列,长条形,外壁增厚,侧壁上中部甚厚,下部渐薄;胞腔线形,含红棕色颗粒状物,光辉带位于栅状细胞外侧;顶面观类多角形,于最上部可见垂周壁具多数辐射状孔沟;底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具层纹。
2. 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呈密集的连珠状增厚;断面观扁长方形,垂周壁呈梯状增厚。
【化学成分】
1.三萜及三萜皂甙类
酸枣仁中三萜类成分分为羽扇豆烷型(lupane--type)和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oleanane—type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二类。前者包括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白桦脂醇等;后者包括oleanonic acid, maslinic acid等。到目前为止,从酸枣仁中分离的皂甙有9种,主要有酸枣仁皂甙(jujuboside) A、B等,属于达玛甾烷型, 是由酸枣仁皂甙元(jujubogenin)所衍生的皂甙。
2.黄酮类
至目前为止,从酸枣仁的水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swertisin,spinosin,zivulgarin,6”’-feruloylspinosin,6”’-sinapoylspinosin等等。这些化合物均属于黄酮碳甙(falvone—C—glucoside)。
3.生物碱类
枣属植物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有环肽生物碱(cyclic peptide alkaloids)和异喹啉生物碱(isoquinoline alkaloids)两大类。Han B. H.等对酸枣仁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鉴别了8个14元环肽类生物碱(14—merbered cyclopeprtide alkaloids):sanjoinine-A(frangufoline), sanjoinine-B, sanjoineine-D, sanjoinine-F,sahjoinine-G1等等, 7个阿朴菲类生物碱sanjoinine-E(nuciferine), sanjoinine-Ia(nornuciferine), sanjoinine-Ib(norisocorydine), sanjoinine-K((+)-coclaurine) 等等。
4.脂肪酸类
酸枣仁中脂肪酸类高达32% ,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40% ,亚油酸28% , 棕榈酸7%)占总量的90%。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 酸枣仁药材商品(河北邢台)
2. 酸枣仁药材商品(河北石家庄)
3. 酸枣仁药材商品(山东泰安)
4. 酸枣仁皂甙B
5. 酸枣仁药材商品(山东济南)
6. 酸枣仁药材商品(山东临沂)
7. 酸枣仁皂甙A
8. 酸枣仁药材商品(山东枣庄)
薄层层析:
样品液:称取酸枣仁粉末5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回流提取3h,醚液弃去,药渣加甲醇
回流提取12h,甲液醇弃去,药渣再加水20ml,分次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
的正丁醇提取,提取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氨水洗涤2次,洗液弃去,正丁醇提取液
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液:取酸枣仁皂甙A和酸枣仁皂甙B各约5mg,分别加甲醇溶解至5ml(1mg/1ml)。
展 开:硅胶G-CMC-Na薄层板,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8~9cm。
显 色:2%香草醛浓硫酸乙醇溶液,100℃烘2~3分钟,样品液在与对照品相对应的位置显相同色斑。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