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66: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证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
1.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功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常见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踡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症状。
治法:温以祛寒。
2.热证:多由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倦,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或阳盛阴虚,表现为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临床表现:多见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状。
治法:清热泻火(或清热养阴)。
☆ ☆☆☆考点67: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是由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
1.虚证:为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于调养为主。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无苔,脉虚无力等。
治法:补虚扶正(温阳益气、养血滋阴)。
(1)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午后潮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舌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2)亡阴证的临床表现:汗出而热,口舌干燥,齿燥,唇干焦裂,目窠深陷,肌热,手足温,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而干焦,脉数疾无力。
(3)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面色 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4)亡阳证的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神志模糊或神昏,舌淡白而润,脉微欲绝。
2.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反映出来的一类证候。形成原因: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治法:泻实祛邪。
☆ ☆考点68:气病的辨证
1.气虚证:是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治法:补气。
2.气陷证:常为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的无力升举为其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升提。
3.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用力努伤、闪挫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闷胀、疼痛。
治法:行气。
4.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不顺。一般多指肺胃之气上逆以及肝气升发太过所致的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的主要特点为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治法:降气镇逆。
☆ ☆☆☆考点69:血病的辨证
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愆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补血。
2.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法:活血。
3.血瘀兼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身倦乏力,少气自汗,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等。治法:补气行血。
4.血瘀兼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有瘀斑,脉细涩,或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治法:养血活血。
5.寒客血脉证的临床表现:疼痛喜暖,得暖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脉沉迟涩。妇女常见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衍期,色暗淡有血块等。治法:温经活血。
6.血热搏结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常见疼痛喜冷,发热,或见出血,或有肿块,脉数,舌暗红等。治法:血热互结于肠胃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热入血室者,治宜和解透达、清热活血;热灼血枯者,治宜清热缓中、祛瘀生新。
7.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脉细数,舌红绛,或见各种出血证,妇女月经前期、量多等。治法:清热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