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行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实际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不仅要提供给建设双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还向建设各方提供工程造价的配套服务体系。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内容涵盖丰富,量大面广。
当前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组织编制新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准备构建以下三大体系:整个工程建设定额标准体系纵向上划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并以预算定额为基础向两头延伸,加以完善和细化。按专业可以细分:建筑、安装、市政、园林、房修、费用等等;人材机价格更是无法单纯以数字来衡量,按照目前设想的16位统一材机编码,即可以大致达到1015种之多,可见当前的计价体系的确是个庞大的数据处理中转站。
(2)造价管理相互渗透,交叉性强。
从上面构建的体系可以看出:原先沿用的专业定额是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模式的基础,是编制消耗量定额的宝贵数据积累。当前计价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量价彻底分离,光有“量”而没有即时的人材机价格也就谈不上工程造价的确定,所以材价系统是整个计价体系的灵魂,不仅有其自身独特性,而且始终贯穿造价控制全过程。信息瞬变,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计划经济模式沿用的一成不变的价格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是整个造价管理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强大技术手段。
(3)时代感强,革新速度快。
21世纪对于我们建设领域来说,是一个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创新的时代。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仅要在模式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要针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做好调整、整理和发布工作。报考的管理手段势必要求建立地区、部门以至全国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2、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已涵盖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领域。以传统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手段为例,多年从事造价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均有深切体会:早期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完全靠纸笔、计算器和定额本,从工程量的计算→手工套定额→工料分析→材料调价差→费用计算,整个程序必须花费较长时间,不仅计算量大,而且过程繁琐容易出差错。
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预算软件逐渐代替以往手工计算,但由于技术相对还不成熟,大多以做操作平台,人机交互极不方便,最终的报表形式也比较单一,不能随意变换格式。但应该肯定的是,计算机已逐步把人们从枯燥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并且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9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一方面是计算机硬件以摩尔定律的速度高速发展,使个人拥有低价、高性能的电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配套软件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发展,不仅预算软件的计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建立在窗口平台上的用户界面也更友善,操作也更方便直观。一个熟练操作预算软件的专业人员可以把原先整个过程的工作缩短到一两个小时即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预算结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组合,以此来全面反映工程造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计算条件,提高了信息流通速度,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深入化和多样化。反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两者互相影响,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