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2008年中级财管课程笔记第九章

来源:233网校 2008年3月12日
  第九章收益分配
  第一节 收益分配概述
  一、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的收益分配和狭义的收益分配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收益总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所指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净收益的分配。
  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资本保全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以资本的保全为前提。企业的收益分配是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值部分所进行的分配,不是投资者资本金的返还。以企业的资本金进行的分配,属于一种清算行为,而不是收益的分配。
  (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4)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5)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二、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保全约束;
  要求公司股利的发放不能侵蚀资本,即当企业没有可供分配的利润时,不得派发股利。资本保全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任意减少资本结构中的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以保护债权人利益。
  根据资本保全约束,企业派发的股利,只能来源于当期利润或留存收益;不能来源于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
  (2)偿债能力约束;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3)资本积累约束;它要求企业在分配收益时,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另外,它要求在进行股利分配时,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4)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这是规定企业不能过度的进行利润积累。为什么要限制企业过度积累利润呢?我们知道,企业股东获得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期间获得的股利,另一部分是将来卖出的时候卖出价和原来买入价的差额,叫资本利得。如果企业过度积累利润,虽然股东的股利收入减少了,但是,由于股价会上升,所以,股东可以获得资本利得。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要高于获得资本利得收入的税率,因此,公司通过过度积累利润,虽然减少了股东的股利收入,但由于盈余的积累增加,提高了公司股价,从而使股东的资本利得可以增加。所以,过度积累利润,实质上是一种避税行为。因此,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计利润,当公司留存收益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的税款。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尚未做出规定。
  (二)公司因素
  公司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出于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的考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现金流量;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净收益。
  (2)投资需求;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
  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3)筹资能力;
  筹资能力强——高股利
  (4)资产的流动性;
  如果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流动性,现金来源较宽裕,则公司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5)盈利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盈利越稳定,则其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6)筹资成本;
  留存收益与发行新股或举债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很多企业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往往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首选的筹资渠道,特别是负债资金较多,资本结构欠佳的时期。
  (7)股利政策惯性;
  如果企业历年采取的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那么重大的股利政策调整有可能对企业的声誉、股票价格等产生影响。另外,靠股利来生活和消费的股东不愿意投资于股利波动频繁的股票。
  (8)其他因素。
  一般朝阳行业处于调整成长期,甚至能以数倍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水平发展,因此就可能进行较高比例的股利支付;而夕阳产业则由于处于发展的衰退期,会随着经济的高增长而萎缩,就难以进行高比例的分红。  
  (三)股东因素
  (1)稳定的收入
  从稳定收入的角度考虑,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
  (2)控制权
  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希望少分股利。原因在于,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必然导致保留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主张限制股利的支付,而愿意较多的保留盈余,以防止控制权旁落他人。
  (3)税赋
  一般来讲,股利收入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因此,很多股东出于税赋因素的考虑,偏好于低股利支付水平。
  (4)投资机会
  公司再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个人投资报酬率,股东倾向于多发现金股利。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1)债务契约
  一般来说,股利支付水平越高,留存收益越少,公司破产风险就加大,就越有可能侵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债权人通常会在借款合同、债券契约,以及租赁合同中加入关于借款公司股利政策条款,以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  
  (2)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用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原因在于,出现通货膨胀之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固定资产重置资金会出现缺口,为了弥补缺口,企业往往少发放现金股利。  
  三、股利分配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股利理论
  关于股利与股票市价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并形成了不同的股利理论。股利理论主要包括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所得税差异理论及代理理论。
股利理论应掌握的要点
股利无关论
(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而与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无关。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假定条件包括:(1)市场具有强式效率;(2)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3)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影响投资决策)。
股利相关论股利重要论(“在手之鸟”理论)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所得税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就是说,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1)管理者自身可以支配的“闲余现金流量”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管理者过度地扩大投资或进行特权消费,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2)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公司可以经常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这样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
因此,高水平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所以,最优的股利政策应当使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