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11月30日,该公司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应收账款”账户380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106500元。“库存商品”账户3 500 000元,其中:甲商品1000000元、乙商品500000元、丁商品(大型设备)200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350000元,其中:甲商品200000元、乙商品150000元;无其他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158460元,其中:股票A 23560元、股票B 56000元、股票C 789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余额为5000元。“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成本)”3000000元,无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当年1-11月份,该公司有关账户发生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2560000元;“主营业务成本”账户2100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135000元;“销售费用”账户46000元;“管理费用”账户365600元;“财务费用”账户20000元;“营业外收入”账户5000元;“营业外支出”账户15600元(没有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3)2006年12月份,该公司发生的商品购销业务如下:
①向S公司购进丙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 000元。商品已经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②向T公司销售一批丙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00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销售丙商品的成本800000元。
③向W公司销售一批甲商品,其销售量为上月末甲商品的50%,售价为600000元,增值税为102 000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也已收存银行。该公司本月没有新购进的甲商品。
④向N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全部丁商品,协议约定的销售总价为2400000万元,从销售当日起在4年内于每年初分期平均收款。如果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则丁商品的销售总价为2300000万元。假定此项业务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相关税费。
(4)其他资料如下:
①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2006年12月31日,其所持有的股票A、B、C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2 000元、43 000元、75800元。该公司本月没有发生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业务。
②该公司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鉴于2006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决定自本年起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原来的3%提高到5%。
③该公司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06年12月31日,各项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商品500000元、乙商品400000元、丙商品1050000元。
④该公司对M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6年12月31日,得知M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并已于12月25日进入清算程序,故本公司预计该项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2600000元。该公司本月没有发生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业务。
⑤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收到政府补助3800000元,其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1800000元,按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上年已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2000000元,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
⑥该公司2006年末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000元,本年无其他暂时性差异。
⑦该公司2006年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额为1271960元。
⑧除上述业务或事项外,该公司2004年12月份还发生管理费用20000元,财务费用3500元,销售费用9000元,均已登记入账。
要求:
(1)编制该公司2006年12月份与商品购销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公司2006年末应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3)编制2006年末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会计分录。
(5)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6)计算2006年12月31日有关总分类账户的余额(金额单位:元)。
账 户 |
余 额 |
账 户 |
余额 |
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
||
库存商品 |
存货跌价准备 |
||
长期股权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未实现融资收益 |
||
长期应收款 |
递延收益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7)填列该公司2006年度利润表(格式如下:)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 2006年 金额单位:元
项目 |
本年累计数 |
一、营业收入 |
|
减:营业成本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
销售费用 |
|
管理费用 |
|
财务费用 |
|
资产减值损失 |
|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
投资收益 |
|
二、营业利润 |
|
加:营业外收入 |
|
减:营业外支出 |
|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
|
三、利润总额 |
|
减:所得税费用 |
|
四、净利润 |
|
五、每股收益: |
|
(一)基本每股收益 |
|
(二)稀释每股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