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选项A使资产增加、负债增加;选项B,企业发行股票,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选项C使资产减少负债减少;选项D,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2.B
【解析】一般纳税企业购人商品支付的增值税不计人其取得成本,其购进货物时发生的合理损失计入取得成本。本题中,该存货的进货价格为100万元,扣除尚未查明原因的损失25%外,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75.05万元(100×75 %+O.05)。
3.A
【解析】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一95—20X1=85(万元)。
4.D
【解析】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该生产线新的原价=(1 500—500)+600—50=1 550(万元)。
5.B
【解析】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资本化条件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所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20+50+5+10=85(万元)。
6.B
【解析】2007年的折旧额=(500—20)/20×11/12=22(万元)
7.A
【解析】2005年冲减投资成本:40 000×15%=6 000(元);
2006年冲减投资成本:(70 000—50 000)×15%一6 000=一3 000(元);
2007年冲减投资成本:(105 000—70 000)×15%一3 000=2 250(元);
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5 000×15%一2 250=3 000(元)。
8.C
【解析】换人资产成本一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一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补价=120+5—150×17%+55.5=155(万元)。
9.C
【解析】B公司应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80—10—50—50×17%=11.5(万元)(营业外收入)。
10.C
【解析】包退部分的产品在退货期满之前不能确认为收入,在期满之后再确认收入。
2月份应确认的销售收入=80×5 000×(1—4%)+100×5 000×4%=404 000(元)。
11.B
【解析】(5 000×14/12×12%)×(1 000×10/14+2 000×7/14+2 000×4/14)/5 000+50+(1 000+2 000+2 000)=5 370(万元)。
12.A
【解析】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应该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13.C
【解析】该债券利息调整金额为43.27(1 043.27—1 000)万元,分5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2007年应摊销金额为7.84(1 000×6%一1043.27×5%)万元。则2007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1 000+(43.27—7.84)=1 035.43(万元)。
14.D
【解析】营业利润一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一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c上市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6 000—4 000—60一200—300—70一20+10+40=1 400(万元)。
15.A
【解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工资支出由财政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应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二、多项选择题
1.AC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B和D都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2.BD
【解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和可供出售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3.ABC
【解析】选项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选项B,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换日应当为租赁期开始日;选项c,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转换前的账面原价作为转换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选项D,企业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ACD
【解析】“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能记入“资本公积”。
5.ABC
【解析】因资产减值而确认的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并不包括存货、金融资产等资产,这些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在其价值恢复时仍可转回。
6.ABC
【解析】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确认为资本公积。
7.ABC
【解析】以上说法中,只有D选项不正确,因为确认为负债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8.BCD
【解析】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因此,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会使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税法规定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对于应付职工薪酬,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O,所以,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的预收账款,税收规定亦不要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9.ACD
【解析】选项B折旧年限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10.ACD
【解析】以前年度售出商品发生退货,属于调整事项。
三、判断题
1.×
【解析】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相关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会计政策。
2.√
【解析】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如果单独计价的,要确认收入,不单独计价计入销售费用。
3.×
【解析】投资者作为投资投入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
【解析】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会计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价,不计提跌价准备。
5.√
【解析】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
7.√
8.×
【解析】在委托代销的方式下,应该在收到代销清单的时候确认收入。
9.×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的规定,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情况处理:(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其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投资收益。
10.×
【解析】按照新准则的固定,固定资产盘盈是属于前期差错造成的,应该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然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