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工商管理笔记

2009年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与实务考点精粹十二

来源:233网校 2009-10-08 11:29:00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表现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演进的六代过程模型:
1.   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1950-1960):
基础研究---à应用研究---à生产---à营销----à市场需求
该模型的基本观点是研究开发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这一阶段市场占有率是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所渴望的成果,市场只是被动地接受研发成果。这一模型只对计算机这类根本性创新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   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1960-1970):
市场需求----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制造——销售
这一模型中,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这一阶段,技术研发成为市场需求的被动配合,企业的策略主要集中于探究市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3.   创新过程的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1970-1980):
该模型中技术和市场共同引发创新,只是它们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
以上三种模式是最常见的,也是企业愿意采用的模式。其特点总结在P177表6-3中。
4.   一体化创新过程(1980-1990):见P1178页图6-5
该模型表明创新并不是一个各部门依次进行的序列过程,而是一个并行过程。即:创新同时涉及到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并行和整合的过程。其特点在于一是在过程中联合供应商及公司内部的横向合作,广泛交流与沟通;二是实行全球战略,联合供应商及用户,整合不同部门在项目中的工作;三是将投资的侧重点放在核心业务和技术上。主要缺点是:未注意信息系统的作用,基于大批量生产产品,不能用于复杂产品系统。
5.   系统集成网络模型(1990-2000):
这一模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借助于专家系统、仿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典型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代表了实物原型。创新已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成为各企业间多机构多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一个过程.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
注意系统集成与一体化模式的区别:前者是主要集成外部条件,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后者则集成企业内部条件,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还应注意各种模型的图示。
(05年考)下图是(    )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A.技术推动      
B.需求拉动
C.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    
D.一体化
6.国家创新体系(21世纪)
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的动力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我国新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其组织安排应包括:
六个系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
以各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个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
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
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
例:07年考: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
A.中介机构   
B政府   
C科研机构  
D企业  
四、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

决定组织结构有效性的因素是技术复杂程度,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又是不同的,见P181表6-4。主要掌握各种组织类型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类型和技术创新种类,
例:08年考:适宜于产品创新而不适宜于工艺创新的组织结构是(  )
A.直线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规划-目标结构
(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常见的有:
1)  内企业家: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内部员工在一定限度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可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创新的收益和风险均在所在企业内。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规定和政策的限制,不能自主决策创业活动。适用于实力雄厚,内部有较多技术人员的企业。
2)  技术创新小组: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临时从各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特点是针对复杂技术难题成立,组成人员少但效率高;小组由完成任务所需的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任务完成后随之解散;是一个开放性组织,成员可增加或减少;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经授权完全由小组成员决定工作方式;小组成员同时接受部门的领导和创新小组领导的管理,其组织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简单矩阵式结构;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协作与合作关系。最适用于中小企业。
3)  新事业发展部:一般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时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拥有很大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是独立于现有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的组织,多数由若干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是企业进入新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4)  技术中心:也称技术科技或研发中心,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科技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具有权威性,处于核心地位。不仅从事研发,同时还是企业的试验检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责共5项,见书P182。
例:06年考:在常见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中,非正式程度最高的是( )。
A.内企业家
B.创新小组
C.技术中心
D.新事业发展部
(三)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1.   产学研联盟:其主要模式有:
1)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转化途径实践中有两类:工程承包型和技术生产“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比较适合中小企业。
2)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这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办企业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学研单位重组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全面的法人单位。
07年考:技术创新中产学研联盟的主要模式有(  )
2. 企业——政府模式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协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或自己成为附属主体。企业和政府联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承担大部分技术所需的资金,企业组织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归政府所有;二是政府投资、企业组织人才,进行技术开发,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转卖给企业;三是政府帮助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等。
3.企业联盟
企业联盟是企业-企业模式的主要形式。企业联盟也称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等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企业联盟的主要形式是技术联盟。而且,大多数联盟协议都集中在高技术产业。
企业联盟的主要特点有:(1)目标产品性,即以产品创新为目标,这也是动态联盟最基本的特征; (2)优势性,集中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优势;(3)动态性,又称临时性, 联盟将随着产品推出市场而最终解体。  (4)连接的虚拟性,即联盟建立在某种共同协定基础上由潜在合作伙伴组成的无边界的组织网络,(5)组织的柔性。 柔性组织结构亦称为双形式结构,它是一个多维概念,要求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具有创新和弹性机制。而信息时代正要求技术创新组织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多面性和持续的创新能力等优势。  (6)结构的扁平性,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
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有星型模式,平行模式和联邦模式。见书P184表6-5。(注意掌握各种模式的联盟核心、伙伴、协调机制、适用情形)
例:08年考:技术创新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主要有(    )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