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之无差异曲线

来源:233网校 2010-05-17 08:33:00

  (二)无差异曲线

  考试内容: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消费者的偏好: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听流行歌曲,有些人则偏爱古典乐曲;有些人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有些人则欣赏鲁迅的作品。这些不同的偏好无疑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作出不同的决策。所以,对消费者行为要进行分析。通常对消费者侗好的性质作如下假定。

  第一,完备性。消费者能够对任意两种不同商品的组合确定其偏爱程度。例如,消费者面临着A、B两种商品组合,商品组合A包括2单位的食品和3单位的服装;商品组合B包括3单位的食品和2单位的服装。消费者能确知哪一组合能向他提供更大的满足。在市场经济中,判断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爱程度,是将这两组商品组合标上相同的价格,然后问消费者究竟要哪一种。这种类似于政治生活中投票选举代表一样的选择行为,称为“货币投票,”即在市场中用货币来代替选票,选择偏爱程度最高(满足程度最大)的商品组合。

  第二,可传递性。消费者偏好具有传递性。例如,假定一个消费者在A、B两种商品组合中更偏爱商品组合A,而在B、C两种商品组合中更偏爱商品组合B,那么,他对商品组合A的偏好一定大于商品组合C。如果他对A和B偏好没有差别,对B和C的偏好也没有差别,那么,同样可以断定他对A与C的偏好没有差别。假如不是这样,则他的偏好是不可传递的,那将意味着他的偏好是矛盾的或不一致的。

  第三,在所含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如2单位食品和4单位服装)和所含商品较少的商品组合(如2单位食品和3单位服装)之间,消费者总是宁可选择前者而不要后者。这称为“多多益善”原则(More is better)。

  2.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顺序的排列。比如一个消费者面临甲、乙两种商品的选择,他可以说出他喜欢哪一种商品,不喜欢哪一种商品,或者都一样喜欢。对不同商品之间的效用感受比较,—就产生了一个顺序排列问题。用序数效用来表达消费者的效用有一个好处,即可以避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的“效用计量”的假定,因为效用在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

  序数效用分析亦称为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分析。它是用曲线表示消费者的趣味,说明消费者对不同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从若干不同商品不同组合出发,建立其理论,设想消费者采购供一定日期使用的食物时,各种食物的搭配方式。例如,须买多少米、多少蔬菜、多少鸡蛋和猪肉,这种搭配方式,即为组合。在消费者采购食品的事例中,有各种不同的组合。通过对各种组合的对比,有的组合使消费者较满足,有的组合他较不满足或同等满足。最终消费者总可以找到一些组合给他以同等满足,不存在高低好坏的差别,这就是等满足,也即“无差异”的涵义。

  将商品简化为土豆与葡萄两种。假设消费者在买2公斤土豆时买4公斤葡萄;买3公斤土豆时买2公斤葡萄;买6公斤土豆时买1公斤葡萄。这三种组合中的任何一种均会使他得到同样满足。把这三种组合移到几何图形上,以y轴表示土豆的数量,以X轴表示葡萄的数量,即可形成三点。再假设消费者购买这两种物品的数量可以进一步细分而形成无数的组合点,把同等满足的组合点连结起来,即构成一条无差异曲线,如下图。在此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组合均会给消费者以同等满足。

  商品空间中任一点都有无差异曲线通过。这是因为任何一个x和y的商品组合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满足,因此必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这个商品组合点。这样,x和y商品构成的商品空间布满了无差异曲线,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便构成无差异曲线图。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较高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物品的量要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在它上面的任何一点的满足程度均与它上面的所有其他点的满足水平相等。既是两条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也就不可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在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中,为保持同样的满足程度,当消费者增加商品I的消费时,必须相应减少商品H的消费。

  但在特殊情况下,无差异曲线也有特殊的形状,如果两种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完全替代品,如一角纸币总是可以完全替代两枚五分的硬币,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且可以完全互补即完全无法替代时,如左脚鞋无法替代右脚鞋,则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折线,这时,这两种商品完全不能替代,消费者对它们中的任何一种的偏好都完全相同。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商品的消费数量。例如,设想Y代表面包,X代表饮料,假定我们说边际替代率为2,意思就是这个人愿意放弃两个面包去取得1个单位的饮料。如果我们说这边际替代率为1/2,则意思是说这个人愿意放弃l/2个面包从而获得1个单位的饮料。

  边际替代率的计算公式为:

  边际替代率=某商品的变化量/另一商品的变化量

  为了说得更清楚或更准确一些,我们还要注意是商品X对商品Y的替代率还是商品Y对商品x的替代率。也就是说,商品x对商品Y的替代率=商品Y的变化量/商品X的变化量。

  举例来说明。如果某个消费者一天消费12个面包及4瓶饮料,但他认为应该改变目前这种消费方式,认为面包多了而饮料少了,情愿用4个面包去换取2瓶饮料,即一天消费8个面包及6瓶饮料可以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那么,这个消费者用饮料来换面包的边际替代率应为:(12—8)/(6—4)=2。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1瓶饮料去换2个面包;反之,用面包来换饮料的边际替代率应为:(6—4)/(12—8)=0.5。也就是说,这个消费者愿意用2个面包换一瓶饮料。

  序数效用论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商品的边际替代递减规律的假定。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的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为了得到某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例如在无差异曲线图中,在消费者由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随着消费者对商品X的连续的等量增加,商品Y的变化量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当消费者处于商品x的数量较少和商品Y的数量较多的A点时,消费者会由于拥有较少数量的商品X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X较为偏爱,同时, 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商品Y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Y的偏爱程度较低。于是,每一单位的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比较大。但是,随着消费者由A点逐步运动到C点,消费者拥有的商品X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相应地,对每一单位商品X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低;与此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Y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相应地,对每一单位商品Y的偏爱程度越来越高。于是每一单位的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便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