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之无差异曲线

来源:233网校 2010-05-17 08:33:00

  (一)效用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效用的含义和分类。

  1.经济人假设。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的。具体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础。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只有基准性的作用。

  2.效用的定义。所谓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或效用的大小,以它能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展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这就是说,一种商品和劳务效用的大小,仅仅看它能满足多少人们的欲望或需要,而不考虑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例如,吸毒,从伦理学看是坏欲望,但毒品(如鸦片、吗啡)能满足这种欲望,因此它就具有效用。

  另外,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例如,冰决在夏天是有效用的,在冬天,对于正常的人没有什么效用,但对于发高烧的病人却可能有效用。又如,在江河边上,一杯水对于人没有什么效用,而对于沙漠中的旅行者来说,一杯水的效用就很大。

  同一物品对偏好不同的两个人而言,效用大小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人爱喝酒,一人根本不喝酒,于是一瓶酒对于这两个人的效用大小就不一样。

  同一物品对同一人而言,效用大小也不一定一直一样(因时因地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仍以饮酒为例,如果某人想喝酒,而手头一瓶酒也没有,这时一瓶酒对他的效用很大,如果他因病不想喝酒,这时一瓶酒对他的效用就很小。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早期的效用论者用基数来描述效用。基数这个术语来源于数学,指1、2、3……。基数效用论对效用给出了数量的含义,从而使基数效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可以进行数量比较;二是可以加总求和。

  举例说明:对一个爱好篮球的消费者来说,一顿丰盛晚餐的基数效用是10效用单位,而看一场精彩球赛的基数效用则是20效用单位,这样这个消费者就可以依据基数效用的数量差别进行比较而进行消费选择;如果晚餐和球赛可以同时享受,消费者还可以进行加总计量出总效用,即30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的核心观点在于,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也即消费者消费的多种商品的效用量的数量加总。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进行分析的。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也是无法加总求和的,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可以说,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在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一般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即,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的。

  4.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这个词通常表示一个总额的变动率,总额可以是效用,也可以是成本、收益、产出等等。

  边际效用(MU)是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如果用△TU代表总效用的变动量,△Q代表商品或劳务的变动量,则边际效用(MU)可表述为

  如果消费数量可以无限分割,总效用函数为连续函数,则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X的总效用对x消费量的一阶导数:

  边际效用也可以表述为:最后消费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消费第一块面包所获得的效用为8个效用单位,再消费一块面包,两块面包的总效用为14个效用单位,即增加的第二块面包所增加的效用(MU)为6个效用单位。如果又消费了一块面包,总效用增加到18个效用单位,即消费第三块面包而增加的效用(MU)为4个效用单位。反过来说,如果消费数量从三块面包减少到两块面包,总效用则由18个效用单位减少为14个效用单位,即因减少一块面包所减少的效用(MU)是4个效用单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任何一种商品随着使用量增加,其效用增量越来越少。

  举例说明:对于一个饥饿的人,第一个馒头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而随着这个人所吃的馒头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加的每一个馒头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时,所有馒头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此时,如果还要求他继续吃馒头,他就会感到不舒服,也就是说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数,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对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有三种解释:(1)用生理或心理原因来解释: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增加,从同一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生理满足程度,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所以边际效用递减。(2)反证法:如果边际效用不呈递减趋势,假定消费者可免费取用商品时,则他对任何消费品的需要量都是无穷大的。而事实上,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要总会停止的,在停止的这一点上,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边际效用为零。那么,在停止之前边际效用必然是递减的。(3)配置论:一般情况下,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按重要性可以分出顺序。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几种用途上。这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