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金融创新与发展(4)

来源:环球网校 2010-09-07 08:47:00
导读:导读:介绍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辅导知识:金融创新与发展相关知识内容。

  相关推荐: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辅导:金融创新与发展汇总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考试内容

  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主要内容;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

  我国的金融改革

  我国的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与展望

  一、我国的金融改革

  我国的金融改革是伴随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而启动和不断深入的。我国立足于本国国情,吸取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大胆独到的探索,创造性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它不仅是对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的主动调整,而且也是对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内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启动并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与监管体系。

  1.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在机构建设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金融调控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由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调控手段由对贷款的额度控制转到综合运用三大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现代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2.商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与改革

  1979年以后,在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恢复重建的基础上,又逐渐恢复建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7年以后,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同时成立了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结构;另外还积极开拓国际金融市场,引进外资金融机构;1994年,我国又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初步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也完成了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并于2003年起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2007年间相继成功上市,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也实施了商业化的改革。

  3.金融监管机构的单设与专业化金融监管体制的确立

  1992年建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年建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一分为二,分离出专司金融监管职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从而使中国人民银行从日常金融监管中解脱出来,专门独立从事货币政策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工作。这样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单设,使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中央银行的统一监管,走上了专业化金融监管机构的分业监管,为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和有效能创造了条件和环境,适应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4.金融市场的构建与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以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证券回购为主要内容的货币市场;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结售汇市场构成的外汇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正在酝酿之中。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最初允许设立国外金融机构办事处到设立分支机构;机构类型从银行到保险公司、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2006年12月11日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金融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

  (二)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

  我国金融改革为金融创新创造了体制机制条件,从而大大推进了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金融改革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金融改革使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使金融机构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追求利润成为重要的经营目标,而金融创新提供了利润的新的增长点。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带来了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也必须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提高资金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实力。

  我国的金融改革也为金融创新创造了基础条件和保障条件。金融改革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市场基础条件;金融改革带来了金融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变化,使金融监管更为科学化、市场化,从而为金融创新健康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保障条件。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到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借鉴国际金融创新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立足于本国国情,不断引入和推进金融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1.金融监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各专业性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以后,使金融监管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一方面使中央银行可以专司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职能,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能,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使各专业性金融监管机构通过自身建设,加深、做细具体领域的金融监管,使监管更加到位,更有效力。

  2.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趋于市场化

  首先是从1987年以后,货币当局允许各商业银行业务交叉,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可以开办城乡人民币、外币多种业务,公平竞争;同时,企业和银行可以自由地进行双向选择,打破了资金供给制的垄断格局。金融管制的放松,给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造成了一个压力较大的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引入市场化手段。过去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不利于调动基层银行的经营积极性。在1994年采用“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新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于1998年取消了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管理,对商业银行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等,使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

  第三是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部分地引入市场机制。早在1996年货币当局对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金拆借利率的升降;1997年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开始对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对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允许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等等,增强了利率杠杆的弹性和调节作用。

  第四是对混业经营从低层面的尝试到高层面的启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服务业出现业务综合化趋势。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等对于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混业经营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机构开始了混业经营的尝试:2002年,中国人寿东莞分公司与农业银行连手创办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2002年年底,中国出现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业务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期货、租赁、基金、信用卡等领域。之后,又先后出现光大控股集团、平安控股集团等混业金融机构。2006年在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国家批准国内商业银行办理金融租赁公司、金融保险、投资银行等业务,混业经营从低层面的试点上升到高层面的启动。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完全依靠财政拨款或银行间接融资渠道。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并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1.票据市场

  从1980年起,上海开始进行商业票据贴现业务的试点,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肯定了成绩并推广经验,1986年正式开办了对专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推动了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市场的发展。在商业汇票年度签发量、贴现量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贴现业务品种日趋多样化。2002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拓、创新票据市场业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如民生银行的票据贴现买方付息、外汇票据买断业务;招商银行的企业贴现回购、商业汇票保证以及贷款回购协议等,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2.同业拆借市场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存统贷、存贷分离,“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根本谈不上资金拆借。改革开放以后,众多不同形式的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信贷资金在使用上出现了时间差、地区差、行业差、项目差,客观上产生了相互调剂、融通资金的要求。1996年1月,全国统一资金拆借市场成功地实现了一级交易网络联网试运行,生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并对外公布,使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从此得以发展并规范运行。

  3.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发行是从长期国债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虽然当时的发行不是市场化发行,但却为以后国债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工具。1981年,政府发行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长期国债,随后有价证券的发行种类逐渐增多,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相继登台亮相,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直接融资的渠道,也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又在80年代中后期在少数企业中试行股份制,发行股票,并于1990年在上海、深圳设立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在证券市场的建立上,我国不仅借鉴国外经验,而且根据中国国情有所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A股、B股市场。在市场结构上形成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以沪、深两市交易所为核心、以各地券商营业部为网络的二级市场。股票市场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由于当时的局限性和条件所限,最初设计成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方式,这有利于当时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股票市场,让更多的企业上市筹集资盒,改进了公司治理结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规模扩大,这种股权分置方式越来越成为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导致多年来股市低迷,筹资功能丧失,上市公司治理难以改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于2006年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用近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这一困扰股市多年的顽症,同时实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清欠大股东占款、清理违规担保等措施,使我国股票市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社保基金也已被批准人市。

  国债市场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创新。2002年,国债市场交易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如降低交易费率、增加超短期的回购品种、开放企业债的回购等,进一步完善了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

  4.黄金市场

  2002年10月,封闭了50多年的黄金市场开市,这将使我国黄金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对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黄金衍生产品的开发,黄金交易制度的完善,中间商服务的改进,黄金将成为投资者新的投资选择。

  (三)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传统的金融交易技术主要是所谓的“三铁”,即铁账、铁款、铁算盘。它是以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差错多为特征的。改革创新使计算机及现代通讯技术在金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结算手段、支付手段开始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1.银行联行业务的创新

  即银行联行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卫星通讯的联网,实现了一次数据输入、一条龙处理联行报单及有关数据,做到了安全、快捷、有效,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2002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银联公司在上海成立,建立起跨行交换网络,当年就达到受理银行卡网点13万个、特约商户20万家,安装POS机27万台、ATM 机4.1万台,在100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

  2.网络银行业务从无到有,迅速开展

  到2006年底,全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拥有自己的网址和主页,都可以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1996年招商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随着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也应运而生。

  电话银行是一种与电脑网络连接的系统。通过电话,银行客户可以直接办理有关业务及相关查询,有的还可以办理传真业务。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许多银行都开办了此项业务,在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同时,也使银行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助银行服务是借助于银行ATM机及电脑网络系统,由客户自己通过计算机的提示,自己操作完成所需要的业务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技术。例如招商银行“一卡通”的自助缴费、自动转账、网上支付、自助贷款等等,为商业银行有效发展、完善服务创出了一条新路。

  (四)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与工具创新是并行的,变化很快,日新月异。从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创新看,先后出现了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存款、住宅储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礼仪存款、通知储蓄存款等新品种;从资产业务看,先后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银团贷款等新品种。而且,贷款范围也由过去仅有的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私营、外资、合资企业甚至个人;从中间业务看,最具代表性的是信用卡业务,从无到有,从单一的消费功能到目前的本、外币的存取汇兑、贷款、清算、投资、消费一条龙服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从未有过的新型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不少银行还开办了离岸金融业务、保理业务、循环贷款业务、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出口退税账户托管业务、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十分活跃,既有货币市场工具的创新,如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又有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如中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受益债券、股票、股权证、基金证券、投资连接保险、分红型保险等;其中,股票市场的工具创新中,除了引进国际通用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等吸纳性创新外,还有独具我国特色的B股、法人股权证、国有股权证、内部职工股权证等原始性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