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换机制
证券市场除了提供筹资功能外,它还具有促进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机制上可以产生几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有利于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有利于在企业运行、财务状况等方面建立规范、透明、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三,有利于健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激励机制,促进形成相对独立的企业家阶层;第四,由于产权分散,社会监督较强,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第五,由于资金来源相对分散,有利于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结构,形成适应能力较强的投融资机制。
不少家族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后,由于经营机制的成功转变 , 突破了私人企业的限制而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从国外的福特、三菱重工到国内的用友软件、新希望等。
(3)配置资源
证券市场的资金会自发地向优秀企业和朝阳产业集结,从而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投资者通过各种证券在证券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收益率差别以及发行者所公布的财务信息,可以了解资金使用者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从而选择和改变投资对象,把资金投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地方去。投资者往往抛弃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证券,购买收益率高和具有增长性的证券。这种趋利行为,使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够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而业绩差、前景黯淡的企业难以维持,逐渐衰落、消亡或被前者兼并收购。处于朝阳产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普遍好于夕阳产业,所以,投资者择木而栖的同时,市场上的资金也自发地从夕阳产业涌向朝阳产业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当一个朝阳产业的概念为多数投资者所认同时,更多的投资者会积极投资这个产业的上市公司,从而为朝阳产业大批新公司的上市和成长创造条件。
(4)分散风险
证券市场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的不仅是丰富的投资融资渠道,而且也提供了一条分散风险的渠道。
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还将其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就越小。
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降低风险。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投资者可能得不到相应的收益 ,甚至可能亏本,但是,投资者可以迅速买卖证券,将高风险的证券出售给其他愿意通过承担高风险来获取高收益的投资者。同时,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与收益的证券可供投资者选择 , 投资者建立投资组合,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种类、期限和风险的证券上 , 可以降低风险。
另外,证券市场创造的流动性解决了投资者难以变现的后顾之忧。证券市场的出现,为各种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和横向资金融通提供了媒介和场所。人们可以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 , 使流通手段转化为长、短期投资,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人们也可以把有价证券卖掉,变成现实购买力,以解决即期支付的需要。证券市场的这种转化功能 , 使人们放心地把剩余资金投入生产过程 , 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个人的财富。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证券市场的存在可以上溯到北洋政府时期,而证券的发行则更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一度繁荣。解放之后,因为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取消了证券市场。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 ,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 , 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长起来。1981年恢复国库券发行 ,1984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少数企业开始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证券发行市场重新启动。1988年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和 80 年代中后期股票柜台交易的起步,标志着证券流通市场开始形成。1990年底,经国务院同意 ,上海和深圳先后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两个交易所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经过两个交易所成立10多年来的积极探索 , 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从手工操作到采用现代化技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拓展 , 这一时期股票的发展 ,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综指来看,到目前为止:
90.12-93.12:暴发;
94.1-95.12:暴跌;
96.1-97.5:升,好转;
97.5-99.5.16:盘整;
99.5.17-2001.7:达到最高;
2001.7- 至今:低迷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