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债券还规定:假如股价升至高于换股价的30%,华人置业有权提早在两年后赎回该债券。这是一个诱惑。如果投资者看好未来,当然有的赚,如果股价猛涨,公司提前赎回也是好事。
华人置业同时宣布,年内计划出售逾1000个住宅,仅仅上水粉锦公路项目,预估套现逾10亿港元。2004年10月至12月公司旗下6个商场租金已上涨逾20%,预期2005年租金仍有10%至20%的上升空间,另外4个写字楼租金亦有10%至20%升幅。公司“水源”充足,正值收益旺期。
华人置业2005年3月每股资产净值8.4港元,股价却只有6港元多,公司把5年后换股价定在7.37港元,并暗示有三成涨幅就回购,这无形中给投资者定了一个9元的未来价位。市场于是传闻,公司正在部署大型收购来壮大。
更吸引人的是2004年1月1日,该股股价还在2.8港元左右,一年后已在5.2港元以上,2005年4月1日股价在7.15港元。
市场资料显示:这批债券基本落入欧美机构投资者手中,本地散户很少涉足。
嘉里建设也融资25亿
几乎同时,嘉里集团郭鹤年也挥斥集资大旗,让旗下嘉里建设(683.HK)透过摩根大通以高价发行可换股债券。总额达到25亿港元,5年期,零息。
这批可换股债券2010年的兑换价为25.955港元,较停牌前溢价33%,债券持有人若全部兑换股份,嘉里建设将发行9632万新股, 占扩大已发行股本约7.36%。
嘉里的这只债券虽是零息,但在到期日时,如果可换股债券未被行使,嘉里建设将以本金的119.354%赎回债券,按5年计算,差不多年利率3.6%。
跟华人置业安排相近的是,由2008年4月8日开始至到期日,如果嘉里股价高于行使价30%,嘉里有权赎回有关债券。因此,认购期权的封顶价同样为行使价以上30%。
2004年嘉里建设纯利19.56亿港元,比上年大涨395%。据说嘉里的可换股债券,基本出售给喜欢做长线的欧洲投资者。
由于融资成本相当低,加上换股价25.955港元基本等于嘉里的每股资产净值,5年后嘉里可以不用以资产净值折让价发行新股,对公司来说相当有利。这是一个高手出的招。
为何这些地产商选择零息可换股债券?一是香港公司很重视银行加息对未来融资成本的影响,希望在加息前行动。二是目前许多地产股股价经历多年打压,都低于每股资产净值,发行带有期权性质的可换股债券,一般都溢价三成,有吸引力,也是地产商欢迎的。三是市场对多年来地产商大额批股集资较反感,可换股债券多加一项“期权”作为卖点,吸引得更多是欧美资金,连海外养老基金都有兴趣,对香港本地则影响不大。而承销商也非常愿意销售可换股债券,它可以获得的佣金达到发行额的2%,较发政府债券高近5至10倍。
零息或负利率可换股债券的妙处,就在于制造出一个投资者看好的、明朗的行业未来,这也决定了它一般都只和香港地产商联手,不会做制造业、电讯、服务业公司的融资,因为它们的未来不确定。这数十亿可转换债券都销售一空,也显示海外投资者看好香港地产前景。
发债公司沽盘严重 股价续跌
同时,我们留意到一个“怪现象”:2004年1月16日,恒地发债第二天,股价急挫6%,这一天沽空盘达到638.3万股,套现金额约2.46亿元,占据当天沽空额的24.3%。
同样的事情后来也发生在2005年3月嘉里宣布发行可转股债券后,股价单日大跌逾6%。华人置业公布发行20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后,复牌后当天股价受压,一度急挫逾7%。后来的香港兴业(0480.HK )发可换股债券14亿港元,也遇到类似窘境。
在这些不可一世的地产大鳄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玩、拉扯这些公司的股价。是谁?用什么手段?为何这么做?
对冲基金现身 幕后的大鳄
有专业人士提醒说:是国际对冲基金在“搞搞震”。这些国际大行发行的地产公司可换股债,很可能全部落入对冲基金手中。
2004年6月,香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提醒市场预警对冲基金兴风作浪。他在每周《任志刚观点》中指出港股被阴霾笼罩,在约三个星期内取得接近10%的波幅,鉴于当时全球经济基本因素稳健,如此大的波幅实在令他意外。市场剧烈波动,很大程度是由于一批对冲基金同步在市场买入同一方向的新仓盘,促使市场突然转向,结果迫使另一批持盘相反的对冲基金进行大量平仓。
一名投资银行家在香港表示:对冲基金的确已在香港觅食,他们会透过不同的中介团体,向有潜质的上市公司高层接触,游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