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辅导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课堂笔记-第十讲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7日
 一、大纲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对制定隐患整改和预防措施的熟悉程度。 

二、重点、难点:   
1.熟悉典型案例的事故教训的总结方法和要求。 
2.熟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管理、教育培训措施; 
3.掌握提出隐患整改意见和措施的方法、隐患整改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内容讲解: 

第三节  事 故 教 训 

“前车之鉴,后事之戒”说明了总结事故教训的道理。通过对事故、事件原因的分析,找出引以为戒的教训,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尤其是对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很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都是吸收事故教训的结果。实践证明,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可防止事故。 
总结事故教训要以确定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为依据。 
一般来说,总结事故教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等。 
主讲:王贵生 
整 改 措 施 

整改措施,也称安全对策措施,即针对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类别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整改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3个方面。 

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针对不同的事故及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避免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接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