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成人高考题库  >>  >> 文章内容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一)

2014年9月23日   作者:【杨永坚】 评论 我的做题记录

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教育学
一、 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2.C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克伯屈的《设计教育学》等。其中还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3.A  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B  解析: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5.C  解析:体育的组织形式:体育课(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员训练;远动竞赛。
6.A  解析: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施),中国首次颁布了个现代学制。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7.A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动性、示范性。
8.D  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9.A  解析: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
       它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起点。
10.D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2.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11.D  解析:陶冶教育: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12.B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二、 辨析题
13.答案要点:
错误。(2分)
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发展智力、能力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4分)
14.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分)

三、 简答题:
15.答案要点:
1 . 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分)
2 . 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2分)
3 . 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2分)
4 . 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分)
16.答案要点:
1 . 爱岗敬业(2分)
2 . 热爱学生(2分)
3 . 团结协作(2分)
4 . 为人师表(2分)
17.答案要点: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评分说明]任意答对一题给两分。

四、 论述题
18.答案要点
答案一:本论文采用教学规律中的“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2分)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既相互促进和影响,又相互区别。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需要教师提供和创造。(3分)
该教师次教学,未能全面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他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段落的背诵与默写;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其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5分)
第二次教学,该教师坚持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的理念,如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5分)
答案二:本论文采用教学规律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2分)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过程,是教师领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分)
该教师在次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5分)
第二次教学中,该教师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通过“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后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责编:cll  评论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