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1)就货款问题发生争议诉至法院,这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具体的问题,涉及履行合同和信誉问题,并不是战略层面上的问题。
(2)鉴于中档市场需求量大增,由营销部门提出的一个开发新产品的方案,是一项具有长远性的规划,但就如何开发中档饮料的具体措施并没有涉及。因此,它具备长远性和纲领性的特征,是企业战略层次应研究的问题。
(3)“近两年开发东北市场”属于企业战略层次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是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整体经营活动实行战略性的管理。它必须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推动方能顺利进行,解决涉及市场的定位的开发问题,体现长远性、纲领性等特性。
(4)董事会研究决定收购西北一家红酒厂,以便多元化经营,这是一个公司战略问题,由高层决定,对未来影响较大。接下来涉及的收购的法律、价格、财务等问题进行磋商,则属于各部门日常经营管理的问题而不属于战略层次的问题。
(5)根据计划而采购设备,属于日常管理活动,并未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因此不是战略问题,而是运营问题。
2.(1)供应商方面:虽然只有两家供应商达到甲公司供货标准,从理论上讲,这两家供应商应该有较强的供货能力;但也应考虑到,甲公司的采购量占到这两家公司销售量的93%。在此情况下,形成了供货商和甲公司互相依存的平衡状态。
(2)消费者:由于甲公司进入祖国大陆市场较早,那时大陆刚刚开放,因此,该公司的产品及品牌给那时的儿童和家长留下了冼入为主的深刻印象。儿童对其有忠诚度;待儿童将来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为儿童也会选择该品牌。且大陆的几家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从口味、包装、理念等不如甲公司,因此,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且选择余地小,因此,议价能力不高。
(3)潜在进入者:由于甲公司进入祖国大陆市场较早,品牌深入人心;且经营规模大,有规模经济效应。且目前市场已趋于饱和,对于潜在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4)替代品:由于儿童食品的特点,目前尚未有差异化非常明显且符合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特征的替代食品。
(5)同业竞争者:祖国大陆几家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只是靠历史积累的商誉来维持目前的销售份额。但从长远看,如果这些企业不采用有力措施进行战略变革的话,迟早会处于竞争劣势,甚至被淘汰出市场。其他小的儿童食品生产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品牌方面,甚至是在产品质量方面,都无法构成对甲公司的威胁。
3.(1)根据案例材料可知,H公司所有事务无论大小都由总经理一人决定,甚至一线员工有问题都会直接找总经理,更不用说那些部门之间扯皮的事,因此总经理经常超负荷工作。由此判断主要问题是管理层级过短(过于扁平),管理幅度不平衡。解决办法是进行组织架构重组。权力适度下放。
(2)该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后,按产品和业务范围分成8个分公司。调整后,各分公司负责人的责权利统一,由此判断其形态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3)甲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增长率较低(下降),属于“金牛”产品。对于这种产品,应严格控制投资,维持现有规模,设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以支持企业其产品的发展。乙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市场增长率较高,处于“明星”产品。这种产品有发展前途,应加以完善和提高,促使其成为新的明星经营领域。
(4)根据相关信息可知,该企业是充分利用某科研机构应用研究的成果,一举独占新产品地位。同时消费者对新产品有所认识,急于购买,对较高的产品价格愿意接受,即产品的独特性和高收入客户使得价格弹性较小,因此该产品可以采取撇脂定价法。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制定高价策略,并随生产能力的提高逐渐降低价格。
4.(1)A公司2010年相对市场份额=2400÷2100=1.14,市场成长率=15%,由此得出波士顿矩陈:
由图可知,对A公司来说,甲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成长率都较高,为明星产品;A公司对甲产品应采取发展策略,即要追加投资,扩大业务。
(2)A公司2012年相对市场份额=12204×37%÷3500=1.29,市场成长率=6.22%。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年A公司的甲产品属于金牛产品,市场相对占有率较高,但市场成长率较低。在这个阶段甲产品处于成熟期,企业生产规模较大,能够带来大量、稳定的现金收益。自2010年以来,A公司首先应采取的战略就是把甲产品作为重点产品,追加技资,迅速扩大业务,尽可能快地占领市场;2012年以后甲产品进入成熟期,可减少投资,直到不再追加投资,维持稳定的生产,尽快收回资金,获取一定的利润,并且2012年以后开始注重可替代产品的研发,新产品将逐步取代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