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6)
四、激励
(一)激励与人类行为模式
1.激励的含义(掌握)
激励是指通过发现或诱导需要、激发动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人类行为模式
人类行为模式的基本结论是:人的行为根源于需要,产生于动机,并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例题1·单选题】(2004年、2005年)人类行为模式理论指出,人类的行为根源于( )。
A.学习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人类行为模式的基本结论显示,人类行为的根源是( )。
A.理想
B.愿景
C.动机
D.需要
[答案]D
【例题3·单选题】人类行为模式理论指出,人类的行为产生于( )。
A.学习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答案]C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五个层次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在五个层次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层次较低,常表现为物质方面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较高,常表现为精神方面的需要。
2.五个需要层次的关系
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需要结构。一般情况下,五个层次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依次递升的关系。在实际当中,人们的主导需要并非一定依次递进。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年)人们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并获得亲情、爱情、友情和归属感等需要为( )需要。
A.生理
B.安全
C.社会
D.感情
[答案]C
【例题2·多选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层次较低,常表现为物质方面的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AB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一对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掌握)
激励因素:与“满意”和“没有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如工作责任、工作的挑战性、工作成就等,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与“不满意”和“没有不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3.两类因素的作用
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在工作中的意见和不满情绪,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提供激励因素,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题1·多选题】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这里“双因素”是指( )。
A.内在因素
B.外在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稳定因素
[答案]CD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提供( ),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A.激励因素
B.期望因素
C.保健因素
D.强化因素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按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属于激励因素。
A.工作责任
B.工作的挑战性
C.工作成就
D.工资报酬
E.工作条件
[答案]ABC
相关推荐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九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一章05-23
- 2016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第十二章05-23
-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讲义汇总05-03
γרҵ | ʦ | ԭ/Żݼ | ||
---|---|---|---|---|
2017û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Դ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 |||
2017˰רҵ֪ʶʵ | 640 /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