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一)、(二)、(三)题各20分,(四)、(五)题各30分)
(一)背景资料
某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项目部负责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该污水处理厂工程主要包括泵站、集水池等单位工程。泵站集水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2m、宽22m,基础与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基础顶面标高28.500m,墙厚为500mm,墙高6m,墙顶标高34.500m,设计运行水位33.00m。
施工中发现如下事件:
事件1:基坑开挖采用明挖基坑施工,挖深5.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采用网喷砼护壁加固。基坑周围5m范围内有高层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由于现场狭小,项目负责人把钢材堆放在基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基坑开挖时正值雨期,项目部采取了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措施。
事件2: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为了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塌落度以满足泵送要求,每1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由计算用量340kg调至390kg。为避免裂缝渗漏,将水池分块浇筑,各块留后浇带,后浇带采用C25普通抗渗砼浇筑。
墙体施工在6月份进行。浇筑完成后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不小于14d,拆模时发现数条细微裂缝。
问题:
1.项目部可否与发包单位签订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合同?可否与分包涂层施工的专业公司签订施工合同?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本工程基坑应监测哪些重点项目?防止基坑流入地面水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3、根据背景资料分析混凝上配比设计和后浇带的浇筑方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改正。
4.该泵站集水池在进行满水试验前,除准备好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测定蒸发量设备外,还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5.该泵站集水池满水试验时,注水分几次进行?分别写出每次注水到达的水面标高。
参考答案:
1、项目部不能与发包单位签订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合同,也不能与分包涂层施工的专业公司签订施工合同。项目部是某市政公司的一个临时派出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签订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合同和涂层施工的分包合同,应由承包单位签订,法人代表签字。
2、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变形;地下水位;坑底隆起。防止基坑流入工作坑的措施有:防淹墙;挡水围堰;排水截水沟。
3、配比方面,应加泵送剂以满足泵送要求,增加水泥用量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后浇带应采用C30砼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砼。
4、还需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外缺陷,临时封堵预留、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检查充水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准备好充水和放水系统设施。
5、满水试验时,注水分3次进行。第1次水面标高30.000m,第2次水面标高31.500m,第三次水面标高33.000m。
(二)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城市主干道路面大修工程,其中包括部分路段的二灰料路基施工。施工项目部为了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采取夜间运输基层材料,白天分段摊铺碾压。施工中发见基层材料明显离析,压实后的表面有松散现象,局部厚度不均部位采用贴料法补平。负责此段工程的监理工程师发现问题并认定为重大质量事故的隐患,要求项目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问题
1.从背景资料看,控制基层材料离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试分析压实后的基层表面会产生松散现象?
3.厚度不均的基层局部采用补平法是否可行?
4.监理工程师为何认定为重大质量的隐患?
【参考答案】
1.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基层材料离析:
(1)基层材料生产。
1)骨料堆放要采用小料堆,避免大料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2)二灰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3)混合料的总拌合时间一般在35s左右。
(2)基层材料运输堆放。
为避免运输堆放的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室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
(3)基层材料摊铺。
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时应尽可能减少停顿和重新启动次数;特别是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等。
2.从背景资料看,可能原因有:混合料运送堆放未很好覆盖,且摊铺前堆放时间长,合料含水量未视条件适当调整使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不可行。有关规范规定: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施工现场应经试验控制虚铺厚度。
4.因为基层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层、土基,起主要的承重作用;对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出现背景所说的路面基层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所以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隐患。
【试题解析】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直接位于面层下的承重层。基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
1.控制基层材料离析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基层材料生产。
1)骨料堆放要采用小料堆,避免大料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2)二灰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3)混合料的总拌合时间一般在35s左右。
(2)基层材料运输堆放。
为避免运输堆放的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室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
(3)基层材料摊铺。
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时应尽可能减少停顿和重新启动次数;特别是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等。
2.采取夜间运输基层材料,混合料在运送堆放时可能未很好覆盖,且摊铺前堆放时间长,另外混合料含水量未视条件适当调整,使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未接近最佳含水量,从而导致基层表面有松散现象。
3. 厚度不均的基层局部采用补平法不可行。二灰混合料在施工时由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本案例中采用的贴料法补平是被禁止的。所以是不可行的。
4. 基层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的承重作用,因此对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背景所说的基层材料有明显离析现象,压实后的表面有松散现象,局部厚度不均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隐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