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综合默写本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综合默写本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1、含义:以_________价值观为指导,以_________为基础,运用_________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3 种)
(1)___________社会工作(公益性);(2)_________社会工作(政府部门、群众团体);(3)__________
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3、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___________: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___________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___________社会秩序;___________社会资本;___________社会和谐;___________社
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___________的领导;(2)坚持___________的引领;(3)坚持___________的理念; (4)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1)___________: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物质帮助、心理服务等);
(2)___________:对问题/偏差行为的矫正,如戒毒、网瘾治疗;
(3)___________: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4)___________: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者、鼓励者;
(5)___________:①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②社会倡导: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6)___________: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
2、间接服务角色
(1)___________:对助人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
(2)___________:向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等争取资源;
(3)___________: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
(4)___________:对自己服务实践进行研究,提高专业服务水准。
3、合并角色
包括___________也包含___________,而且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1、含义:以_________价值观为指导,以_________为基础,运用_________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3 种)
(1)___________社会工作(公益性);(2)_________社会工作(政府部门、群众团体);(3)__________
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3、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___________: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___________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___________社会秩序;___________社会资本;___________社会和谐;___________社
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___________的领导;(2)坚持___________的引领;(3)坚持___________的理念; (4)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1)___________: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物质帮助、心理服务等);
(2)___________:对问题/偏差行为的矫正,如戒毒、网瘾治疗;
(3)___________: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4)___________: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者、鼓励者;
(5)___________:①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②社会倡导: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6)___________: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
2、间接服务角色
(1)___________:对助人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
(2)___________:向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等争取资源;
(3)___________: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
(4)___________:对自己服务实践进行研究,提高专业服务水准。
3、合并角色
包括___________也包含___________,而且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
4、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___________的能力;(2)___________的能力;(3)___________的能力(4)提供___________能力;
(5)在___________的能力;(6)___________的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主要领域(13 个):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 家庭、学
校(变迁型、治疗型、社区-学校型)、社区、医务、企业社会工作。
2、领域扩展: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人群;从关注___________到关注___________。
3、新领域: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服务___________;践行___________;强调___________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___________之间关系的重
要性; 待人___________;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
(1)___________:与服务对象接触中保持尊重态度;
(2)___________:针对服务对象个性需要,提供专业服务;
(3)___________: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实践原则
(1)___________:宽容、尊重,不等于认同;(2)___________:不指责、不批评;(3)___________:尊
重个体差异; (4)___________:保护服务对象隐私;(5)___________: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 社会发
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①以___________为中心,回应___________需要;②___________和尊重;
③___________和非评判;④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⑤平等待人,注重___________参与;⑥
___________并重;⑦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专业伦理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___________为本、___________高于个人价值、坚持___________权威性。
4、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___________的能力;(2)___________的能力;(3)___________的能力(4)提供___________能力;
(5)在___________的能力;(6)___________的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主要领域(13 个):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 家庭、学
校(变迁型、治疗型、社区-学校型)、社区、医务、企业社会工作。
2、领域扩展: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人群;从关注___________到关注___________。
3、新领域: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___________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服务___________;践行___________;强调___________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___________之间关系的重
要性; 待人___________;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
(1)___________:与服务对象接触中保持尊重态度;
(2)___________:针对服务对象个性需要,提供专业服务;
(3)___________: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实践原则
(1)___________:宽容、尊重,不等于认同;(2)___________:不指责、不批评;(3)___________:尊
重个体差异; (4)___________:保护服务对象隐私;(5)___________: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 社会发
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①以___________为中心,回应___________需要;②___________和尊重;
③___________和非评判;④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⑤平等待人,注重___________参与;⑥
___________并重;⑦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专业伦理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___________为本、___________高于个人价值、坚持___________权威性。
(2)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 伦理责任。
2、伦理议题内容:(1)服务对象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6) 专业能力。
3、伦理决定处理的原则:(1)___________原则;(2)___________原则;(3)___________原则;(4)___________
原则; (5)___________原则;(6)___________原则;(7)___________原则。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1、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___________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___________;(3)促进
___________正义;(4)促进___________的权利;(5)促进___________的权利;(6)尊重___________权和
___________权;(7)把人视为___________;(8)合理使用科技和社交媒体;(9)专业诚信。
2、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___________的权益;(2)帮助___________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
的___________;(4)促进___________的能力建设;(5)维护___________。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①___________需求: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②___________需求:社会环境安全、人身财
产安全、摆脱失业有保障;③___________需求:群体的情感的归属,以及爱他人与被他人爱;④___________的
需求:内部(自我尊重)与外部(他人尊重);⑤___________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
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 ERG 理论
①___________需要:生命机体的存在需要(衣食住行);②___________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与他人接
触和交往);③___________需要: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需要理论
①___________需要:身体健康:人类基本需要,保持身体健康;自主:自发、自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②___________需要(11 种)
(2)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 伦理责任。
2、伦理议题内容:(1)服务对象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6) 专业能力。
3、伦理决定处理的原则:(1)___________原则;(2)___________原则;(3)___________原则;(4)___________
原则; (5)___________原则;(6)___________原则;(7)___________原则。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1、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___________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___________;(3)促进
___________正义;(4)促进___________的权利;(5)促进___________的权利;(6)尊重___________权和
___________权;(7)把人视为___________;(8)合理使用科技和社交媒体;(9)专业诚信。
2、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___________的权益;(2)帮助___________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
的___________;(4)促进___________的能力建设;(5)维护___________。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①___________需求: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②___________需求:社会环境安全、人身财
产安全、摆脱失业有保障;③___________需求:群体的情感的归属,以及爱他人与被他人爱;④___________的
需求:内部(自我尊重)与外部(他人尊重);⑤___________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
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 ERG 理论
①___________需要:生命机体的存在需要(衣食住行);②___________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与他人接
触和交往);③___________需要: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需要理论
①___________需要:身体健康:人类基本需要,保持身体健康;自主:自发、自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②___________需要(11 种)
2、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
3、人类行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统一、协调
一致互动)。
4、人类行为的类型:
(1)_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_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___________社会和___________社会行为(按照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①___________标准(大多数人);②___________标准(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③___________标准(正常
行为能适应社会,反之带来不适);④___________(根据自己经验判断,主观性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特点
(1)三大系统:___________系统(个人)、___________系统(家庭、群体)、___________系统(文化、社区、
组织);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的类型:①___________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②___________家庭(父母+一对已婚子女)、③
___________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④___________家庭(父母+未婚子女)、⑤___________家庭(夫妇且没
有孩子)、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
(2)家庭教养模式
①___________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___________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___________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___________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___________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___________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3)家庭功能:___________、性爱满足、繁衍后代、___________、经济功能。
2、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
3、人类行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统一、协调
一致互动)。
4、人类行为的类型:
(1)_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_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___________社会和___________社会行为(按照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①___________标准(大多数人);②___________标准(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③___________标准(正常
行为能适应社会,反之带来不适);④___________(根据自己经验判断,主观性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特点
(1)三大系统:___________系统(个人)、___________系统(家庭、群体)、___________系统(文化、社区、
组织);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的类型:①___________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②___________家庭(父母+一对已婚子女)、③
___________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④___________家庭(父母+未婚子女)、⑤___________家庭(夫妇且没
有孩子)、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
(2)家庭教养模式
①___________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___________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___________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___________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___________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___________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3)家庭功能:___________、性爱满足、繁衍后代、___________、经济功能。
(4)同辈群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影响:__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模式、___________关系
(6)工作单位影响:①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规范;②建立社会关系,自我调适适应工作和社
会需求)。
(7)社区类型:①___________社区和功能(精神)社区;②___________社区和___________社区;③___________
社区和___________社区。
(8)文化影响: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发展论:5 个时期(______期、______期、______期、______期和______期。)
(2)童年期经验:停滞与退行。
2、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1)个体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任务,只有解决“心理—社会”的“危机”,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2)人生发展的 8 个阶段,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是最关键环节。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认知发展的 4 个阶段
①______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②______阶段(2-7 岁):语言和示意手段;
③______期(7-12 岁):推论与守恒概念;④______期(12 岁以上):逻辑运算。
(2)认识世界三种原则
①______: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思维或动作模式);
②______: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已有图式吸收新信息;
③______: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与新环境相适应,形成新图式。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______水平(0-9 岁)
①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②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______水平(9-15 岁)
①第一阶段:寻求可认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阶段;②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______水平(15 岁以后)
①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