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综合默写本答案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综合默写本答案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1、含义: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3 种)
(1)普通社会工作(公益性);(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群众团体);(3)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训练)。
3、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
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1)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物质帮助、心理服务等);
(2)治疗者:对问题/偏差行为的矫正,如戒毒、网瘾治疗;
(3)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4)支持者: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者、鼓励者;
(5)倡导者:①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②社会倡导: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6)关系协调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
2、间接服务角色
(1)行政管理者:对助人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
(2)资源筹措者/资源链接者:向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等争取资源;
(3)政策影响者: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
(4)研究者:对自己服务实践进行研究,提高专业服务水准。
3、合并角色
包括直接服务也包含间接服务,而且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1、含义: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3 种)
(1)普通社会工作(公益性);(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群众团体);(3)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训练)。
3、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
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1)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物质帮助、心理服务等);
(2)治疗者:对问题/偏差行为的矫正,如戒毒、网瘾治疗;
(3)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4)支持者: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者、鼓励者;
(5)倡导者:①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②社会倡导: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6)关系协调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
2、间接服务角色
(1)行政管理者:对助人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
(2)资源筹措者/资源链接者:向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等争取资源;
(3)政策影响者: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
(4)研究者:对自己服务实践进行研究,提高专业服务水准。
3、合并角色
包括直接服务也包含间接服务,而且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
4、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的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主要领域(13 个):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 家庭、学
校(变迁型、治疗型、社区-学校型)、社区、医务、企业社会工作。
2、领域扩展:从贫困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待人真
诚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
(1)尊重:与服务对象接触中保持尊重态度;
(2)独特性:针对服务对象个性需要,提供专业服务;
(3)相信人能改变: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实践原则
(1)接纳:宽容、尊重,不等于认同;(2)非评判:不指责、不批评;(3)个别化:尊重个体差异; (4)
保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5)当事人自决: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 社会发
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①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要;②接纳和尊重;
③个别化和非评判;④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⑤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⑥权利与责任并重;
⑦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专业伦理主要内容
4、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的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主要领域(13 个):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司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 家庭、学
校(变迁型、治疗型、社区-学校型)、社区、医务、企业社会工作。
2、领域扩展:从贫困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待人真
诚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
(1)尊重:与服务对象接触中保持尊重态度;
(2)独特性:针对服务对象个性需要,提供专业服务;
(3)相信人能改变: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实践原则
(1)接纳:宽容、尊重,不等于认同;(2)非评判:不指责、不批评;(3)个别化:尊重个体差异; (4)
保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5)当事人自决: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 社会发
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4、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①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要;②接纳和尊重;
③个别化和非评判;④注重和谐有序,促进社会共融与发展;⑤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⑥权利与责任并重;
⑦个人的发展机遇、潜能提升与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专业伦理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的权威性。
(2)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 伦理责任。
2、伦理议题内容:(1)服务对象自决;(2)保密议题;(3)双重关系;(4)知情同意;(5)多元文化;(6) 专业
能力。
3、伦理决定处理的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 (5)
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1、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人类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人权;(3)促进社会正 义;(4)
促进自决的权利;(5)促进参与的权利;(6)尊重保密权和隐私权;(7)把人视为全人;(8)合理 使用科技和社
交媒体;(9)专业诚信。
2、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的健
康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5)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求: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②安全需求:社会环境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摆脱失业
有保障;③归属与爱需求:群体的情感的归属,以及爱他人与被他人爱;④尊重的需求:内部(自我尊重)与外
部(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 ERG
①生存需要:生命机体的存在需要(衣食住行);②关系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与他人接触和交往);③成
长需要: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需要
①基本需要:身体健康:人类基本需要,保持身体健康;自主:自发、自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②中介需要(11 种)
(1)基本原则;服务对象为本、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的权威性。
(2)基本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作为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 伦理责任。
2、伦理议题内容:(1)服务对象自决;(2)保密议题;(3)双重关系;(4)知情同意;(5)多元文化;(6) 专业
能力。
3、伦理决定处理的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 (5)
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1、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人类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人权;(3)促进社会正 义;(4)
促进自决的权利;(5)促进参与的权利;(6)尊重保密权和隐私权;(7)把人视为全人;(8)合理 使用科技和社
交媒体;(9)专业诚信。
2、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的健
康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5)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求: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②安全需求:社会环境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摆脱失业
有保障;③归属与爱需求:群体的情感的归属,以及爱他人与被他人爱;④尊重的需求:内部(自我尊重)与外
部(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 ERG
①生存需要:生命机体的存在需要(衣食住行);②关系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与他人接触和交往);③成
长需要: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需要
①基本需要:身体健康:人类基本需要,保持身体健康;自主:自发、自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②中介需要(11 种)
2、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
3、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有机统一、协调一致互动)。
4、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按照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①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②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③行为适应性标准(正常行为
能适应社会,反之带来不适);④个人主观体验(根据自己经验判断,主观性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特点
(1)三大系统:微观系统(个人)、中观系统(家庭、群体)、宏观系统(文化、社区、组织);
(2)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②主干家庭(父母+一对已婚子女)、③联合家庭(父母+多对
已婚子女)、④单亲家庭(父母+未婚子女)、⑤丁克家庭(夫妇且没有孩子)、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
(2)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3)家庭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
(4)同辈群体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5)学校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