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模拟试题 > 中级综合能力模拟试题

2014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全真模拟题及答案(3)

来源:233网校 2014-01-21 15:58:00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其能够自立或自我发展。在这里,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是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答案】D
【解析】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而那种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3.【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和研究者。其中,资源筹措者,即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人员,向他们筹集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4.【答案】B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对于那些遭遇不幸者来说,心理和精神压力直接威胁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即使是成功人士,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也可能会形成对他们的沉重心理压力,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人工作和生活。另外,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
5.【答案】C
【解析】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有三种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其中,行政性社会工作是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有的面向全社会(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人福利和儿童福利工作),有的面向本单位成员(如企事业单位中工会救济和帮助困难职工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由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工作人员较少受过助人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它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6.【答案】B
【解析】助人自助即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受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
7.【答案】A
【解析】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失依儿童和老人及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基本上是未能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剧烈社会变迁,基本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或者说,社会工作的早期对象是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8.【答案】D
【解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人整体生活形态塑造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
9.【答案】B
【解析】在实践中,接纳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不因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生理及心理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或拒绝提供专业服务。对所有社会工作者而言,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是一种一贯和统一的原则或立场。
10.【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
11.【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所形成的职业伦理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它规定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现实中就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守则为准。
12.【答案】D
【解析】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是以专业团体的建立为前提的,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各国(或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一种对专业行为和专业度的约束,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却具有一些共通性。
13.【答案】C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归属于某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②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14.【答案】C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15.【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在婴儿期形成的美德是希望,在幼儿期形成的美德是意志力,在儿童早期形成的美德是目的,在儿童中期形成的美德是能力,在青少年期形成的美德是忠贞,在成年早期形成的美德是爱,在成年中期形成的美德是关怀,在成年晚(老年)期形成的美德是智慧。
16.【答案】C
【解析】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以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友善、公共参与等。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反社会行为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有消极作用的行为。
17.【答案】B
【解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和行为适应性标准。其中,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指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被视为有偏差的行为。
18.【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亲密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形态和角色扮演;中介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情境间发生的关联及其历程;外在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关联情境,并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联系;宏观系统指的是各个系统在一个更大的文化环境、民族团体中发生关联。
19.【答案】A
【解析】防卫机制中否认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0.【答案】C
【解析】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坚持的“人在环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①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例如家庭;②正式系统,例如社区;③社会系统,例如学校等。
2L【答案】B
【解析】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③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④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⑤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2.【答案】A
【解析】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亦即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在弗洛伊德看来,无论什么心理过程,只要假设其影响的存在,但是又无法觉察时,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记忆。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一心的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3.【答案】D
【解析】个案工作方法认为服务对象的困扰不完全由服务对象自身的不良心理引起的,而是注重考查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和方式。
24.【答案】A
【解析】任务中心模式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25.【答案】B
【解析】中年阶段容易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和疑病症等。这些疾病会给中年人带来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会引起一些行为偏差。
26.【答案】C
【解析】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①提供信息;②自我披露;③建议;④忠告;⑤对质。其中,忠告,即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或者必须采取的行为。
27.【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者扮演的基本角色主要有:①服务提供者;②支持者;③倡导者;④关系协调者。
28.【答案】C
【解析】矫治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矫治社会工作在改造罪犯、特别是挽救少年犯罪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主要方式有司法前的调查服务、对在监服刑人员的辅导、对缓刑和假释人员的观护以及对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服务等。
29.【答案】A
【解析】去灾难化,即让服务对象尽可能设想最坏的结果,直接面对原来担心害怕的事件(灾难),从而使服务对象担心害怕中的非理性信念显现出来。
30.【答案】D
【解析】在面对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有包容、冷静和理性的态度。解决冲突的措施之一,是增进小组组员对自我的理解,如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复制或重现类似冲突情境,以增进自我了解和对他人处境的敏感度。
31.【答案】A
【解析】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总结自己的临床辅导经验后提出的。1951年罗杰斯正式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l957年罗杰斯经过反复实验总结,得出促使服务对象改变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把辅导介入的重点转向辅导过程中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双方情感和体验的交流。l974年罗杰斯将自己的辅导模式正式命名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又称人本治疗模式。
32.【答案】B
【解析】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治疗小组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娴熟的实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临床经验。
33.【答案】A
【解析】在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组员经过处理抗拒和冲突的过程,会养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能力,但尚未达到完全独立自主的状态。这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引导组员以小组为中心的互动,创造一个以小组为中心的环境解决情境,以期更好地实现小组目标。
34.【答案】C
【解析】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包括:①提醒组员相互倾听;②鼓励组员相互表达;③帮助组员相互理解;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⑤示范引导。其中,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即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组员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运用“此时此地”的技术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纳他人的感受。特别是对沉默的组员要加以鼓励,对说得太多的组员适当加以阻拦,以给其他人更多的表达机会。
35.【答案】C
【解析】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对社区居民之间的冷漠和疏离所采取的策略。社会工作者一般会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让居民互相熟悉、交往沟通。
36.【答案】C
【解析】根据评估的目的,评估包括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益评估三类。过程评估,是对工作过程的质与量的评估,重点在于对有关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包括投入的资源和人员配置、一系列工作的优先次序、各个程序的进展状况等。成果评估主要考查工作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效益评估注重服务的成本收益分析,关注的是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所付出的代价孰大孰小的问题。
37.【答案】B
【解析】社区资源根据其归属,可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正式资源一般包括政府财政资源,或者经过合法登记注册的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其特点是需要通过正式的申请程序才能够获得和使用;非正式资源一般是指那些属于个人的资源,只要私人同意就可以使用。
38.【答案】A
【解析】当一些小组组员垄断小组讨论时,或当组员的发言太抽象时,或当小组讨论脱离主题范围时,社会工作者要采取限制的手段来处理小组或小组成员的行为。这里的限制手段包括:①社会工作者用“是不是”的言词问询其他善于发言的成员或者其他未发言的组员;②及时切断话题,给予适时的打岔;③限定发言时间,或者调整发言的次序。
39.【答案】B
【解析】社区需要可以分为:①规范性需要;②感觉性需要;③表达性需要;④比较性需要。其中,规范性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所需要的标准。
40.【答案】A
【解析】社会服务机构要开展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财力支持,一定的活动经费是社会服务机构自我生存和提供服务的必要前提。如何获得活动经费是机构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必须关心的问题。
41.【答案】B
【解析】在社会工作中,既有直接性社会服务,又有间接性社会服务。间接性社会服务是通过支持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服务,社会工作行政属于间接性社会服务。
42.【答案】B
【解析】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制订预算的方法有三种:单项预算法、方案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其中,方案预算法是以某项活动计划为基础,根据方案需要,列明各项开支和资源设备等,编成一份预算方案,适用于向某些基金会申请资助特定的服务计划。
43.【答案】A
【解析】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①志愿者组织的结构设计;②志愿者的分组、分工;③规范的制定;④制度的制定;⑤授权;⑥志愿者的工作流程;⑦志愿者的招募及甄选;⑧志愿者的教育训练。
44.【答案】D
【解析】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45.【答案】D
【解析】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等都受文化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受到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人类在深受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创造着文化,人类在接受文化的影响时也进行着选择。
46.【答案】B
【解析】政府的资助方式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和奖励来实现。民间捐助主要是指来自个人、企业、基金会的慈善捐款,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扶贫、教育、环保等多方面服务。商业交易主要是指服务收费、出售商品的收益等。
47.【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分为师徒式督导、训练式督导、管理式督导、咨询式督导。其中,师徒式督导中督导者扮演师傅的角色,训练式督导中被督导者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管理式督导中督导者是被督导者的上级或主管,具有“上司与下属”关系。咨询式督导中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及其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和责任,是纯粹的咨询角色。
48.【答案】D
【解析】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是指督导的行政地位体现为行政控制中心、负责收集、处理和传达来自上级和下级的资源。
49.【答案】D
【解析】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①重演;②集中焦点;③感觉震撼;④划清界限;⑤打破平衡;⑥互动方式;⑦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⑧似是而非;⑨强调优点。其中,似是而非,是通过强化问题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使原来模糊不清的错误想法显现出来,从而为家庭成员了解和改变问题背后的错误想法提供机会。
50.【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讨论中,通常有五种提问类型:①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②深究回答型的提问,社会工作者可以用“描述”“告诉”“解释”等词提问;③重新定向型的提问,如“刚才小李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他组员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④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谁能对此总结一下吗”;⑤开放式的提问,如用“怎样”“为什么”等词提问。在小组讨论中,社会工作者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运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51.【答案】C
【解析】工作期是督导历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期间督导者要与被督导者分享实践经验与感受,解疑释惑,指导工作,促进其发展,支持被督导者做好服务。
52.【答案】D
【解析】平均数一般计算算术平均,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指标水平,众数就是出现最多的指标值。
53.【答案】B、
【解析】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封面信,旨在说明调查者的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并署明研究机构。
54.【答案】B
【解析】定性研究注重具体独特的现象,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的现实,探索社会关系,从而对个体进行理解、阐释和深度描述。
55.【答案】D
【解析】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注重变量的操作与测量,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问卷调查、实验研究都是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
56.【答案】B
【解析】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57.【答案】D
【解析】标准化开放式访问事前规划问题内容、字组与顺序,受访者按标准化字句与顺序回答,资料易比较但弹性极小。
58.【答案】A
【解析】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境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绝对化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普遍化是指服务对象把自己对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看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如经历几次失败之后,认为自己天生就很笨;而抽象化是指服务对象把具体场境中得出的经验抽象为一般的准则,例如,强调如果自己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自己。
59.【答案】A
【解析】对于那些立即需要帮助而本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无法给予必要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转介服务,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给予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通常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允许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①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②服务对象生活在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
60.【答案】C
【解析】民政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职能包括:①优抚安置工作;②救灾工作;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④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⑤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护工作。其中,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包括:①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②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③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④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制定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