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端于西方。大约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近代学校教育体系初步显现,此后,随着国家对教育干预力量的不断加强,随着大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体系不断组织化、社会化和完善化,到20世纪中期,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纵观古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我们发现,学校教育制度是沿着从双轨到单轨这样一个脉络沿革发展的。
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而出现的。
学校教育从它出现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双轨痕迹,古罗马的双轨制最为典型。在古罗马,原始社会的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逐渐分化演变为两种学校体系:一种是小学,为家境一般的平民子弟开设,学习读写算和十二铜表法;另一种为贵族子弟开设,沿循着从家庭教育、文法学校到修辞学校这样一个层级渐次提升的学习序列。这两种相互平行的学校教育体系并不是依据相关的法令和规范而建立的,而是由于社会等级和财产的划分而出现的一种自然状态的双轨制。同时,这些学校教育虽然具备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师等一些学校教育的特征,但古代学校的职能较为简单,教育组织形式采取个别教学,学校之间并无明确的分工和隶属与衔接关系,还未形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因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真正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双轨制的形式萌发于近代,并以单轨制的形式完备于现代。
近代双轨制中的一轨是指欧洲由教会和私人举办的面向平民大众的初等教育。从15世纪起,随着基督教的改革和奋兴,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早期的初等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是教会或各个教派为急于传播教义和争取教民而设立的,从创办初衷到教学内容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性。进入17世纪以后,慈善学校、私立学校开始出现,初等教育出现世俗化倾向,并成为主要为下层阶级子弟设立的教育机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都不是很高。到l8世纪末,在英法等主要欧洲国家,独立的、终结性的、主要以下层社会子弟为教育对象的慈善的初等教育模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上层社会的家庭不屑于子女进入这样的初等教育机构,于是,延聘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然后进入文法学校或公学学习。文法学校或公学也是由私人或慈善团体举办,收费昂贵,条件优越,主要面向富人和上层社会子弟,这便是双轨制中的另一轨。这样,具有两个平行的教育体系的近代双轨制在19世纪显现端倪,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英法德等国家成为稳定的学制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民主化浪潮的不断高涨,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衔接起来的呼声愈加强烈,建立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系统的问题已经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违民主社会初衷的双轨制遭到质疑,并逐渐向单轨制转向。英国于1944年颁布了《巴特勒法案》后,将公共教育制度改组为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级阶段构成的学校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制度。法国在20世纪兴起统一学校运动,促使政府颁布法令,在中学设立统一入学考试制度,提出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这一学制改革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制,使得法国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由双轨向单轨的转变。德国具有悠久的国民教育传统,因而,在德国,从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起,双轨制受到的批评就尤为强烈。l919年6月德国召开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建立统一学校和确保德国学校统一性的建议,主张采用“六三三”学制。经过不懈的努力,德国终于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废除了双轨制,建立起单轨的、统一的国民教育制度。至此,比较先进的几个西方国家都建立起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几个教育阶段有机衔接、自成体系的国民教育制度,也就标志着教育史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