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不同,使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发展中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生理方面,由于遗传素质和营养等关系,有的儿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的儿童体质较差、虚弱多病,有的儿童身高早长,有的身高晚长;在心智、性格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上,有的早慧,在小学阶段就已学完中等教育的课程,属于智力超常儿童,有的则大器晚成,有的活泼爱动,有的沉静内向,有的长于艺术,有的则长于运动,有的自律能力强,有的自律能力差。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就要求在教育中不仅要注意他们的共同特征,还要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儿童的资质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超常的儿童,要给予及时的发现和指导,教育要跟上他们的发展;对于晚熟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并充满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自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以上所讨论的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重叠交错的。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现有的水平,而是指教育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和要求,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即让他们“跳一跳再摘到桃子”,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它界于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或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育应该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的现有发展水平。这样不断向前,推动学生的进步。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教学,也为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