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8.2教学过程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
  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识过程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这种认识活动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主要对象,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人类文化科学遗产,使个人认识达到当代社会的知识水平。这种观点以凯洛夫为始祖,并且在数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近些年来,这种学说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人们在肯定它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为依据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它因仅仅从认识角度看待教学过程而表现出相当大的局限性,并在不否认特殊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2.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全面发展个性的统一过程。无疑,它是对以前特殊认识过程说的一种扩展,不仅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一面,而且也意识到了通过认识活动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一面。
  3.实践说
  这种观点的主要特点在于除了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学过程以外,还从教师这个角度分析教学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以教育目标为指针,以教科书为学生认识对象和手段,组织、启发、引导、支持、促进学生主动地掌握文化工具,认识客观世界,全面发展身心的一项社会实践。可见这种学说将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都划归到实践过程之中。
  4.认识和实践说
  这种观点有异于“实践说”,认为认识和实践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发展认识客观世界的技能、智力的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改造主观世界、促进个性形成、推进个性社会化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
  5.多本质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真正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去看教学过程的本质,就绝不应当只是一个方面的关系,应当是多方面的关系;绝不是一个类型,应是多种类型。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具体地说,处于第一层次的或是说同一平面的几个类型的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学过程在认识方面的本质;教学过程在心理学方面的本质;教学过程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教学过程在经济学方面的本质;教学过程在伦理学方面的本质等等。
  6.交往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首先,教师和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闻道在先”,经验更成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学生,因而教师承担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学生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学生自由地、自主地、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学生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彼此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以课堂为主渠道持续地发生交互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由此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
  从以上的讨论中不难看出,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教学过程本质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仍没有达成共识。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还是学生特殊的生活过程。
  1.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从不知到知,少知到多知,知之不正确、不全面到形成科学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到应用,特殊到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既然是认识过程,它必然与人类的一般认识具有共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对人类各种认识过程的高度概括。高度概括了的东西只揭示了各个事物的共性,而舍弃了每个事物的具体特点。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只是许许多多认识中的一种具体的认识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认识的共同规律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具体特点是:
  第一.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大量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在前人(他人)意识中的反映,是前人(他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被物化的书本知识。学生的认识任务是去认识客观上已知的,早已被发现的真理,而不是去发现未知的真理。当然,这些已被发现的真理对学生来说都是属于未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它带有发现的性质,但就其本质来说是掌握。这就是说,学生是通过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
  第二,从认识起点来看,一般的认识活动以社会实践或科学实验为起点。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却不是处处以直接实践为起点,它可以从抽象到抽象,也不一定每一节课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个人实践并不是教学的起点,有许多知识,你不可能亲自去实践。去感知。比如,学历史、地理,学原子、数学的抽象定理,你如何亲自实践?况且教学也没这个必要,这正是教学这个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往往可以从学者发现的结果开始,即从概念开始。有时从一般开始,从抽象开始也是必要的。当然,对任何抽象的认识都必须从具体开始,或始于感性,但是,却不一定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第三,从认识的方式来看,一般的认识活动要经历曲折、漫长的过程,要亲自尝试错误。而学生是在特定的环境(学校)里,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书本为媒介,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这就排除了偶然性和盲目性,减少了错误,使认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在认识途径上走的是一条捷径,人们形象化地称之为认识的高速公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第四,从认识的结果来看,一般来说,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但是这往往是自发的、散漫的,没有确定的任务和目标。例如,成年人由于工作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业余学习书法或绘画,在掌握这种技能的同时,他的审美情趣必然有所发展,情感也会受到熏陶。但是,这一切都是在自发的状态下得到的。这种收获并不是在学习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学习者也不是按照预期的结果来要求自己。学生则不然,由于他们正在成熟中,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他们不仅负有从不知到知的认识任务,而且还担负着接受教育、全面发展的任务。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所谓发展,包括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一般发展是指体力、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特殊发展是指才能方面的发展,如发展数学才能、音乐才能、绘画才能和文艺创作才能等。
  教学活动以变革主观世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包含着这样那样的教育因素,影响着学生智力、体力的发展,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所以,从认识结果看,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兴趣、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力。因此,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与发展之间,既不能等同,又不能分割;既相互作用,又各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系统、有计划地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为顺利学习知识提供有利的条件。事实表明,要学好各门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必须具有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深刻的思考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鲜明的爱憎感和坚强的意志与性格。反之,学生很难顺利地学好各种知识。虽然认识过程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发展又能保证或干扰认识过程的进行。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常会出现许多矛盾,诸如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教材中的理论概念和学生原有知识的深度之间的矛盾等。在处理这些矛盾时,既要引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又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意志与性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发展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不断提高的,但认识和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的生活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一方面,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间具有同一性,它不可能是一种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抽象存在,而是必须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教学意义以及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不能直接等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也不能简单地把现实社会生活照搬和移植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是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对现实社会生活保持一种批判和超越的态度,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渐走向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符合人性的可能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现实社会生活,而是一种“改造了的生活”,是一种具有教育性、主体性和报考生成性的特殊的生活过程。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和特殊的规定性:首先,教学活动是一种教育性的生活,指向的是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知识授受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长与发展过程,致力于人的整体生成和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其次,教学活动是一种主体性的生活,指向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强调通过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以及主体与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教学主体的成长与发展;再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报考生成性的生活,指向的是教学过程本身,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主体自主建构和不断创生的过程,是教学主体不断地超越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不断地走向更加充盈和更加丰富的可能生活。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