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教学(下)
【内容提要】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每个环节中又有各自的一套程序、规范和技术,各环节相互协同配合。根据教学的内容、任务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新型的教学行为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新教学理念。说课是教师备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探讨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本章详细阐述了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的具体内容,系统介绍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历史沿革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特点、优势与不足,简要概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系统论述了说课的概念、内容、方法与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
2.识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特点、优势与不足,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3.理解课的结构,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4.结合学科专业,会写教案,初步学会上课和说课。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指教师常规性的、周期性的教学工作,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它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工作环节。从五者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来说,这些工作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地进行。其中,上课是中心,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上课的延续,课外辅导是上课的补充,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为上课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一、备课
备课是为上课以及其他教学环节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同时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备课过程中所考虑的一切问题和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尽可能地预测上课时的情景,以及总结以往上课的经验教训。备课过程具体包括做好四项工作和制订三种计划。
(一)做好四项工作
1.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和查阅参考资料。教师掌握教材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做到完全理解。“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知道应该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是备教材的最高境界,即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化的程度。如此,才能算完全掌握教材。
(1)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课程标准就是要对本学科教学有总体的把握,弄清本学科的特点、性质与基本理念;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2)研读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教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就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第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例如,理科中的定义、定理、定律、公式、原理、结论等;文科中的字、词、句,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重要结论等。第二,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导智力卷入的内容。这些内容常使学生产生疑问,充分集中其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对学生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现在和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比较实用,学生特别关注。
难点是指教与学中最困难的内容。学的难点包括:特别抽象概括的内容,文字深奥、寓意深刻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生僻内容。学习难点因学生而异,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诸因素息息相关。教的难点包括:非教师专长而且缺乏参考资料的内容,干干巴巴、枯燥无味、难以讲解得生动有趣的内容。教的难点因教师而异,与教师的专业训练、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素质专长相联系。
关键点是指学科中的某些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起到突破性的作用。系统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在知识的链条中,至关紧要的一节就是关键点,抓住知识的关键环节,可令学生的学习产生新的飞跃,认识上发生顿悟,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有时教学内容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关键点,有重叠的现象。
(3)查阅参考资料
查阅参考资料是备教材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作用在于: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明确教学思路;解答教科书中的疑难问题;拓宽教学视野,启发教师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常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与教科书配套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或指导书、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学科《教学手册》等。
2.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在备课时,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对优秀生或后进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1)备学生的内容
了解学生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思想表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活动范围,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能力、方法、效果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状况、智力水平,班风、学风、组织纪律情况,对任课教师的适应性、期望及评价,上一轮教学的反馈信息等。
(2)备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通过与原班主任和前任课教师交谈,重点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学生干部座谈或个别交谈了解情况;通过与学生一起活动和观察学生的各种活动了解情况;通过批改作业和练习以及查阅学生的一些学习材料了解情况;通过发调查问卷了解情况;通过测验和考试了解情况等。
3.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考虑把已经掌握的教材,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确定选用什么方法,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特点、学校条件、本人特点等方面考虑。方法确定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教法上的加工,使教材的传授和每一步采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变为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并且计划好学生的活动。
4.备教具
备教具,就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选择恰当的教具。选择教具,要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具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目前,可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具颇多,例如各种模型、图表、仪器、挂图、幻灯、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等。选用教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注意形式为内容服务,讲求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避免喧宾夺主。
(二)制订三种计划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是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所做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应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订出来。其内容一般包括:科目、班级、任课教师、上课学期、使用教材名称、教学进度安排等部分,其中,教学进度安排是主体。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拟定,一般应由教研组集体备课商定。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通常以表格的形式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导处,以便学校掌握情况;一份交教研组,以便教研组检查督促执行;一份由教师自己保留,以便参照执行。
2.课题(或单元)计划
制订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课程标准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课题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的目的和主题,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课题的课时划分和各课时的主要内容等。
3.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深人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研究教学进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确定课的结构,详细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适合本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精心准备教具和使用方法及如何设计板书;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板书无固定格式,一般包括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标题和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把重要的概念、数字、生字、生词等设计在内。板书设计要有概括性,提纲挈领、简明、醒目;有系统性、完整性,能揭示知识的逻辑关系,表达完整的意思;有条理性、序列性,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点明关键所在;形式多样,书写位置安排合理。
如有条件,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部分替代板书。
教师在写课时计划时应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新教师要写得详细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教法比较熟悉,可以写得简略些。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教师的课时计划太略,容易使问题考虑有疏漏;太详,不便于课上迅速扫视一时需要的内容。
课时计划
年级 |
班级 |
日期 |
|||
科目 |
课型 |
||||
课题 |
教具 |
||||
教学目标 |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
教 学 过 程 |
|||||
板 书 设 计 |
基本板书辅助板书 | ||||
教学反思 |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