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模拟练习题一
21、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3、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24、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25、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26、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
27、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28、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29、广义的教学就是指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
30、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31、研究发现,当教师提供信息丰富的反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更高一级水平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2、核心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外围课程。
33、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34、在课程的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35、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36、从评价关注的焦点看,传统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所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
37、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38、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39、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提示教师的信息素养。
40、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编制者改进课程所用,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
相关推荐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