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选题
1.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P53
A、压力指标
B、状态指标
C、响应指标
D、信息指标
2.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规律(B)。P60
A、以刺激性的语言责难学生
B、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C、体罚学生
D、满堂灌的课堂教学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P104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4.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B)。P59-61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C)。P105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6.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P148
A、目标理论
B、过程理论
C、纵向理论
D、横向理论
7.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P140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8.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P143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9.“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C)规律。P168
A、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B、知情意统一
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10.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P146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
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P173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2.“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6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3.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P23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4.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P23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5.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B)。P170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16.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P24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P25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18.关于终结性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250
A、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即时的反馈性评价
B、是为确定学生达成整个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作的评价
19、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D、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20.关于教育评价,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不正当的做法是(C)。P260-261
A、评价应以事实为准绳、为依据
B、评价的方法应与被评价的对象相适应、相匹配
C、评价的标准与被评价的对象可以不存在直接的、理性的联系
D、各评价标准应是内在连贯的,并得到始终如一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