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2、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兴趣、爱好
D.想象力
3、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学的唯一工具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4、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 )。
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是( )。
![](https://ks.233.com/files/201110/20111026145520693.gif)
6、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8、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9、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沦的观点
C.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