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 【解析】过度学习效果虽好,也要有“度”,而并非越多越好。
2.√ 【解析】题干说法正确,见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 【解析】因为脱离专门知识内容的单纯训练,难以保证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4.× 【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因此,题干的说法错误。
5.× 【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6.√ 【解析】不同社会由于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不同,对于同一行为正常与否,往往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7.× 【解析】一次正确行为,未必就表示学生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如不加复习,难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8.× 【解析】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9.× 【解析】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10.X 【解析】二者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细节,而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11.X 【解析】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不能过多地使用,否则也会产生消栖影响。
12.√ 【解析】只要对两种学习经过反复练习,能准确区分,则可消除负迁移。
13.X 【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14.× 【解析】模仿阶段主体对动作还很生疏,所以该阶段对动作的控制主要靠视觉,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15.× 【解析】它是一种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方式,是通过类比或表象等方式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16.x 【解析】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单一的认知活动不是问题解决,因此,题干错。
17.× 【解析】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18.× 【解析】心理评估不应只是进行心理诊断,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
19.√ 【解析】因为评价目标要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20.× 【解析】班级越大,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
四、情景题
(一)
1.AC 【解析】金明厌学主要是因为学生和教师的不认可。
2.AB 【解析】厌学的表现有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兴趣下降。
3.ABC 【解析】对于厌学的儿童可以采取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
4.C 【解析】题干符合爱与归属需要的基本内涵。
(二)
1.C 【解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典型的合理化。
2.B 【解析】结合维果斯基的理论,当学习目标超出学生本身能力,同时处在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
3.C 【解析】学生因一次失败就放弃,说明学生意志缺乏坚持性。
4.ABCD 【解析】增强挫折承受能力的方法包括教会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改善挫折情境、调节学生报复水平和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您还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