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筒答题
26.[参考答案]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轻工业中又主要是纺织业。
(3)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许多工厂的一些生产程序还是手工操作。
(4)地区布局不合理。大多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尤其是以上海为多,广州次之,武汉居第三。
(5)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外国资本经常以降价倾销等方法排挤中国商品,不少民族资本因此被迫倒闭。同时,中国民族资本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27.[参考答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既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目的和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实际。要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了解学生的典范,他一生中仔细研究过3700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写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成长过程。他对学生了解之深刻,证明了他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并非偶然。
(2)面向大多数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接受的。教学过难过快,有的学生就可能“吃不了”,消化不良;教学过易过慢,部分学生就会“吃不饱”。所以,因材施教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对此可作三方面的理解:①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②对于后进学生,要多研究他们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分析造成其落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帮助,比如加强辅导,及时补课,必要时可降低要求等。③中间学生绝不可忽视。在学习上照顾两头容易做到,中间学生学习困难不大,但成绩不突出,教师最容易忽视这部分学生。
28.[参考答案](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1)“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2)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攫取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
(3)“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表现:①手工业方面:中国城市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失业劳动力;农村家庭手工业难以生存,农民只有放弃织布。这样,“耕”与“织”逐步分离。②农业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评价:①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更新等。②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30.[参考答案](1)①阅读 该篇材料,你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历史知识?②该篇材料与今天有没有什么联系?(写出几个大的事件)③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观点的?能给你哪些启示?(写出两个即可)
(2)探究式材料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对所给材料进行探究性分析阅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探究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阅读训练方法。它确助于学生把握考纲,复习和运用已学到的历史知识,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探究式材料阅读的优势有:①形式自由开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③有助于学生调动,
运用所学知识。④有助于学生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⑤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1.[参考答案](1)这位教师通过表演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诸侯国的威胁,把枯燥的历史事实通过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事实的理解与认识,为后面讲解“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演出其扮演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过程。它是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生必须了解要上演的场面及背景。场面应简单些,一般以2—4人为宜。
②教师要考虑参与表演的学生是否适合,并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对待自己及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
③角色扮演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④角色扮演不等于游戏,轻重要适"。
⑤把握好每次的演出时间,不宜过长。
⑥演出时要注意引导角色扮演者按照剧情的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变化,以及人物间的关系。
⑦在交流角色扮演的体会时教师要注意接纳不同的建议。
⑧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和关怀,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演出中,且要遵循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
⑨教师要对角色扮演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应使学生清楚这一目标。
⑩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