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A项是与香菱有关的情节,由《红楼梦》一书内容可知,B项是和晴雯相关,C项是和金钏相关,D项是和平儿相关。
2.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生识字与写字有如下的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3.D【解析】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后,D项未出现宾语前置现象。
4.A【解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A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5.D【解析】四大名著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
6.A【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B【解析】苏轼的婉约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8.C【解析】“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中的“乘”是“凭着,趁着”的意思。9.A【解析】A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可译为“以…为老师”,属于名词意动用法。B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的“讥”,可译为“诬陷、嘲讽的话”,属于动词用作名词;C项,“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可分别译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可译为“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这属于名词作状语。
10.A【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1.C【解析】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意为尽管路障碍重重,但仍将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此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未失去信心。
12.B【解析】教学板书讲求概括性,其中B项是属于教书板书巾关于书写的要求。
13.C【解析】其他三项都正确。C项说法有误,叶圣陶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
14.C【解析】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凡卡》《套中人》),美国的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三位文学大师。
15.C【解析】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比较合适,不会加深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真题推荐:2014上半年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