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培根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2.D 【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等。
3.A 【解析】“君民”体现了一种阶级关系,因此引句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D 【解析】题干的描述符合综合课程结构的含义。
5.A 【解析】“四德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家庭美德教育。没有家庭美德,就做不到尊老爱幼,更谈不上做人处事、交往礼仪等其他美德。
6.A 【解析】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7.B 【解析】以测验目的为依据,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8.B 【解析】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9.D 【解析】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10.B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11.A 【解析】一刀切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2.D 【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13.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违背了教学的顺序性规律。
14.B 【解析】中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这是我国学校从古代学校向现代学校发展的第一个学制。
15.D 【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二、判断题
16.× 【解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而且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17.× 【解析】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成为文化本体。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18.× 【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此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9.× 【解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20.×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景当中,根据自己实务活动上所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行动付诸实施执行,进而加以评价、反省、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行动研究是以实践为主要导向的,它与教师在学校,特别是教室中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
21.× 【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的确很大,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通过说服的方法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解析】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题相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
23.× 【解析】分组教学虽然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但它又存在着难以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等缺点。
24.× 【解析】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从而使需要的层次顺序发生变动。
25.× 【解析】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与学生的个性相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低和好差之分。
三、填空题
26.相对独立性
27.目标
28.有目的
29.儿童尊严
30.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也许你还需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