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36.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37.(1)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智力发展水平、家庭环境、学习状况等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2)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3)自我反思,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8.学制建立的依据是:(1)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制。(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立。
39.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首先是生产力制约教育:(1)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40.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年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1.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论述题
4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备课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①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②了解学生。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设计教学过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具体地说,要完成以下三个计划的编写。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c)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2)上课。
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水平。教师上课一定要有经过详细准备的教案,但上好课又不仅仅是有好的教案就足够的,相反,过分拘泥于教案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案,才能把课上好。一般来说,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②教学内容正确;③教学方法适当;④教学过程紧凑,教师表达清晰;⑤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课堂气氛热烈。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作业两种,学生作业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内容。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43.(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2)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予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3)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运用要注意:①选好讨论内容;②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③善于引导;
(4)探究——研讨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①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②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③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④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相关试题: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