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
6、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 )。
A.人格平等
B.主导地位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9、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10、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关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试题推荐: